我在李堰村的两千多天-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我在李堰村的两千多天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作者:戢太敏

总有些事情,注定会在人生的历程中镌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2015年,40岁的我,带着党的嘱托和沉甸甸的责任来到李堰村。然而眼前的一切,却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全村看不到一条像样的水泥路,连片的土墙房,因为年久失修,有的甚至摇摇欲坠;村里几个上访户老爱扯皮上访;有的群众好吃懒做,经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牌,全然忘记了生活带来的压力;昂贵的彩礼和份子钱让原本贫穷的群众生活雪上加霜,有的甚至仅靠上街卖菜换来油盐,生活困难至极……

带着种种疑问和茫然,我投身到了紧张的扶贫工作中。

初来乍到,诸事不顺

李堰村版图面积大,交通落后,为了摸清每家每户基本情况,我们着实跑了不少路。冬天寒风凛冽,夏天烈日当头,但我们没有丝毫懈怠,入户走访、召开户院会样样不落,几个月下来,我们脚底磨起了泡,讲的口干舌燥,可是老百姓依然无动于衷,入户被拒之门外,户院会上起哄作对,村里的红白喜事依然大操大办,扯皮闹经之事时有发生……总之,没有一样顺心,帮扶效果甚微。

扶贫工作毫无起色,本已让我非常苦恼,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家中年过八旬的父亲和不到一岁的女儿常常身体不适,三天两头医院跑,妻子一边上班一边料理家务,日积月累的劳累难免让她心生埋怨,几个月下来,夫妻之间也产生了隔阂,奈何我分身乏术,深感愧疚。

那段时间,我真的感受到了扶贫的艰难,甚至有过早点抽身、打道回府的念头,然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时刻激励自己,扶贫就应该有迎难而上的气概,怎么能畏缩不前?

真情帮扶,感化人心

扶贫工作荆棘丛生,屡屡受挫的我决定重新出发,从“心”帮扶,再三努力,我和群众的关系终于出现了转机。

年近70的贫困户黄先芬,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丈夫早年去世,家中四个儿子在外打工,逢年过节才回家探亲,形单影只的黄先芬靠卖菜为生,加上白内障、哮喘病,常年看病吃药打针,生活十分艰难。

那天清晨,黄先芬和往常一样挎着一篮子青菜上街,可能是年纪大的原因,加上哮喘,这让她走起路来十分费劲,走几十步就得歇一气,看起来很是让人心疼。情急之下,我匆匆来到她的身边,将她扶起,考虑到上街路程还远,我便开车载着她去街上卖了菜,本来是手边上的事儿,不值一提,却没想到当我把卖菜的钱交到她手上的那一刻,她竟然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这件事让我深受触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对于贫困群众而言,就如同照进他们内心的一缕缕阳光,扫清阴霾,带来温暖和关怀。

往后的日子里,我一有时间就去贫困群众家里坐坐,聊聊家常唠唠嗑,帮他们干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渐渐地我发现,老百姓也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么不可理喻、难缠,他们会在得到帮助后连声感谢,也会在别人遭遇不幸时排忧解难。长此以往的坚持,大家对我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

勠力同心,辛苦耕耘

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我们以此为契机,不遗余力开展帮扶工作。白天入户宣传,晚上借着月光召开户院会,有时候忙到凌晨也乐此不疲。群众不懂的政策我们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群众间的矛盾我们公平公正化解。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户院会、制定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和文明评比等一系列措施,在政策宣传和乡风文明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群众不再蛮横无理,打架斗殴、扯皮上访之事鲜有发生,群众也明白了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的深刻道理……

政策讲解透彻,执行起来也更加顺利,一方面我们通过兜底保障、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厕所革命、教育扶持、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改善民生;另一方面我们努力争取资金,先后投入几十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

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不到两年的时间,一座座漂亮的房子、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平地而起,泥泞难行的羊肠小路变成了干净宽敞的水泥大道,脏乱差的垃圾堆变成了干净整洁的垃圾回收桶,贫困的孩子不再为学费发愁,看病难也不再是无解的难题,老百姓夜晚在乡间小路悠然散步,在宽敞的活动广场翩翩起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工作井然有序,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辗转千里,产业落地

产业发展缓慢一直是我们扶贫路上的短板,李堰村自然资源匮乏,人口众多,集体收入薄弱,单靠自身力量远远不能支撑未来发展需求,况且很多传统的种养殖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老百姓不敢尝试,挣钱只能靠远处务工,昂贵的开销和路费,一年下来,辛辛苦苦换来的血汗钱所剩无几。想脱贫,没有产业发展来支撑怎么能行?

为了让村里有个像样的产业,能持续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我们四处打听,先后带领十几个投资商来实地考察,但都因为土质条件不符、规模不够等一系列原因而搁置。直到2019年春,听说山东有一种冬桃,营养丰富,价值高,在鄂西北地区非常稀有,种植起来成活率高,市场广阔……听起来十分诱人,为了一探究竟,我和宋学进(李堰村书记)匆匆忙忙买了前往山东的车票,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下车的时候,发现脚都已经坐肿。但我们并没有因为眼前的种种困难而屈服,依然怀揣希望,一路前行。

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找到真正的冬桃树苗谈何容易?几天跑下来,发现对方口口声声吹嘘的冬桃树苗竟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一听说要签订三包合同便各种推诿。从济南到青岛,从烟台到日照,最终在临沂,找到了我们真正需要的冬桃树苗。签订合同那天晚上,我们挤在一个偏远小镇的旅馆,吃着南方人吃不惯的面条,房间里散发着特别难闻的气味……尽管条件艰苦,但是想着李堰村的产业发展有希望,我们便无再多顾忌。记得那晚,我们睡得特别踏实、特别香。

那一年,村里两百亩冬桃树苗落地生根,辛勤的贫困群众肆意挥洒着汗水,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整村脱贫。

五年坚守,全村脱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变的是内心的执着和坚定。还记得我刚来的时候,女儿呱呱坠地,转眼间,她已经长大将要步入小学的大门;年近耄耋的父亲记忆越来越差,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曾经花容月貌的妻子如今额头悄然爬上了皱纹;而我,原本黝黑的头发已经隐隐泛白……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感慨万千。五年坚守,从贫困落后到美丽富足,历经了多少艰难和踌躇不前,舍弃了多少温馨和陪伴,遭遇了多少质疑和埋怨,好在我没放弃,一切委屈和疲惫都在群众摆脱贫困的笑容中烟消云散。

回首来路,才知道走了多远:亲历奋斗,才明白付出的意义。脱贫攻坚就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国家和人民的智慧与勇气,也呼唤着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冲锋在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这一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作为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参与者、见证者,我为之骄傲和自豪。

(作者系县融媒体中心驻化龙堰镇李堰村第一书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