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泉寺村位于房县大木厂镇西北部,版图面积13平方公里,距县城95公里,离大木厂镇20公里,辖四个村民小组,382户1207人,贫困户178户600人,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贫困边远落后的库区移民村。全村土地贫瘠,怕旱、怕涝、怕风灾,靠天吃饭,基本没有抗灾抗风险能力,属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穷地方。2018年,组织上安排我担任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驻双泉寺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带着对群众的热爱,对参与精准扶贫这一伟大战役的无比光荣,按照党中央脱贫攻坚要求,我全身心深入农户开展工作,通过几年扎扎实实的驻村帮扶,2020年双泉寺村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出列。
用真情发展产业
双泉寺村利用资源优势和土壤气候等条件,借助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工作队驻村帮扶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叶、油牡丹、银杏、核桃。发展规模产业首先需要流转土地,开始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放着好好的粮食不种、改种油牡丹、银杏、核桃等是瞎折腾。为了取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我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沟通,晚上挨家挨户做工作,与村民一起算“经济账”,带领村民代表到产业发展较好的村考察,让村民实地感受发展致富产业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打消了村民顾虑。我又积极组织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发展核桃示范基地。向县林业局争取核桃树苗5000余株,无偿发放给发展核桃产业的群众补苗,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贫困户王国兴,主动要求利用自己闲置的5亩土地种植核桃,到村委会领取树苗,自己出工出力种植,很多村民受其影响,也自发种植核桃树,出现了一批种植大户。贫困户欧维朝,为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方诗良帮扶户,通过我们向他不断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他一起谋划产业发展思路,鼓励他养殖山羊40余只,当年他就增收4万元,达到了脱贫标准。
用真心推动建设
工作队未驻村前,全村无一户有砖木和砖混结构的安全住房,全部是土坯房屋且绝大部分是危房,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村里124户287人都住上了新房。针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状况,工作队积极支持20万元,新建卫生室、图书室、服务大厅,美化文化墙、黑色化院落,使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齐全,面貌焕然一新。原来双泉寺村被村民戏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从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驻村以后,把修路列入帮扶主要工作。领导班子多次深入该村谋划村级道路建设,一心要改变群众的出行条件。“一把手”亲自到交通主管部门争取项目,经过多次沟通协调,2019年元月立项开始建设,14公里公路当年10月就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村民出行靠肩挑背驮的艰难局面。
往年双泉寺群众仅仅依靠一口“双泉”古井来饮水,年久失修,遇见干旱,井水远不够当地群众饮用。我积极联系县水利和湖泊部门争取项目,于2019年12月建成三处饮水工程,使全村居民喝上了干净水。通水当天,村民李吉树打开水龙头,接了一碗一饮而尽,说“这水真甜啦!”双泉寺是房县边远村,过去输电线路未实施农网改造,常年低电压,村民们不能开展正常生产生活。我们工作队驻村以后,及时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县供电部门支持,优先实施农网改造,2019年12月,全村农户用上了“放心电”。以前双泉寺信息闭塞,去了就“失联”,群众想与外界联系,非要跑数十公里有网的地方才能打个电话。我驻村以后,主动与移动、电信、联通通讯运营公司联系,于2019年底建成了3家通讯基站,实现了通讯信号全覆盖。现在村民欧才高拿起电话就能与远在上海的儿子通上电话,拉拉家常。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连连夸赞党的扶贫政策好。
用真爱培育新风尚
双泉寺以“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创造新生活”为目标,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塑造身心美的活动,引导村民知荣辱、明是非,讲文明、树新风,讲团结、促和谐,让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我评我选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等活动,对先进模范村民进行公示、表彰,让村民从身边的先进典型身上受教育、受感染、受熏陶;在入户走访中,我发现贫困户欧维香之子姜文武,患重度精神病20余年,无生活自理能力,像“野人”一般,我带领村干部上门帮助洗澡、理发后,送到县精神病医院治疗,长达2月之久,病情得到好转,回家后生活基本能自理。邻居吴著银说,要不是驻村工作队,武娃子早就没命了。贫困户吴作银的妻子余行芝,患精神病50余年,从不离开家门半步,为了给她做鉴定,我亲自开车将县残联领导和精神病医院专家接到她家,为她进行了残疾人等级鉴定,最终鉴定为二级残疾,享受了残疾补贴和护理补贴,为脱贫不返贫奠定了基础。我们还扶持建设了村级“道德讲堂”,定期开课,用贴近群众的好人好事教育村民崇德向善;组建了村级志愿服务队,为贫、残、病、弱、孤村民提供帮助。村里红白喜事、农忙时节互帮互助。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村民之间互比、互学、互帮、互助,社会不良陋习得到清除,邻里团结和睦,村民安居乐业,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作者系县农村经济经营服务中心驻双泉寺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