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金牛”奔小康-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拉着“金牛”奔小康


作者:陈忠军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夜幕初降,灯火阑珊,我疲惫地走在返回村委会的林荫小道上。就在刚才,在我锲而不舍地劝说下,贫困户胡际业终于下定决心搬入小区并且答应拆除早已摇摇欲坠的危旧房了。

自入驻姚坪乡金牛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我整日奔波于田间地头,往返在入户走访之途。看着家家户户生活越来越好,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我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金牛村属于全县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地区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主要增收途径,全村在建档立卡初期锁定贫困户为193户70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2.5%。刚来到村上时,全村百业待兴,群众生活疾苦让我坐卧不安,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暗暗鼓励自己要把农庄密林当作新的“三尺讲台”。

随后,在1个月的时间里,我拿着户籍册走家串户登门拜访,深入了解全村群众的基本情况。因为职业原因,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我的帮扶日记中,整整齐齐、密密麻麻记载着每家每户人口情况、耕地面积、收入开支以及群众当前的困难、合理的诉求等,努力做到对村风民情了若指掌。特别是偏远户、边缘户等特殊群体的情况,我甚至比当地干部更知晓其家底。村干部时常打趣说,我是金牛村的“民情百科全书”。只要有空闲时间,我总会拿出这些资料反复翻阅,一来加深对每户贫困户的印象;二来查看还有哪家的困难没有解决,然后提醒自己抓紧落实,让群众满意。

脱贫非一日功,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我明白,要想拔掉“穷根子”,开对“药方子”才至关重要。依托对村况户情的了解,我迅速排查筛选出符合“五个一批”扶贫政策的具体清单,协同村“两委”逐一落实政策补助。贫困户张吉余在2016年确诊为肝硬化,全家4口人的生计全部压在妻子1人身上。自慢病定补政策出台之后,我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完成申报手续。考虑到进城取药需大费周章,我又按时当起“快递员”。利用周末返家之际帮他领取药物,然后再来回5公里山路送药到家。偶尔驻村工作任务繁忙难以返家时,我就让妻子代为领取,并将药放在客运班车上送来。在我的持续帮扶中,张吉余的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

万水干山总是情,帮扶到户一家亲。无论是幼儿园里的装修工,或者是学生家里的辅导教师,又或是庄稼地里的插秧农……为扶贫工作我不停地转换角色。不少我帮助过的贫困户感激不已,逢人就说:“真是多亏了陈书记呀,要不是他,我们的日子还不知咋过呢”。

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想脱贫致富,政策补助是一方面,强化贫困户“造血”功能尤为关键。我就紧贴实际,多次在户院会中同贫困群众商讨脱贫对策,进一步加强和贫困户的对接,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发展能力、劳力状况、技术技能、土地山场资源,坚持因户因人制宜,分类分批施策。同时积极“充电”学习,向外“取经”,丰富自己农业科学知识储备,掌握当前市场主流产业,结合金牛村资源优势,制定了一系列全村发展规划,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拓展思路,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

2019年7月,整个金牛村里可谓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辆辆小货车穿梭在村间小路上收购农户地里的银杏湿叶,就连古稀之年的贫困户王治春夫妇每天都能净赚180元。

望着热闹兴旺的丰收场面,想起当初正是由于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不辞辛劳大胆尝试,逐户动员才打消群众疑虑,发展起750亩的银杏矮化密植基地,我就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看吧,除了全部列入退耕还林享受政策补贴外,仅过一年半载,银杏树便枝繁叶茂可供采摘,两周内便丰收5.7万斤,仍然供不应求。未曾想以前“风雨不倒,野猪不食”的路边枝叶竟发展成为争相抢购的“黄金叶”!

利用金牛村田林交错的环境特点,我又打起了家禽养殖的主意。通过政策支持,为贫困户发放产业启动资金13.6万元,政府贴息贷款82.5万元,成立4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生猪500头、土鸡0.5万只、肉牛50头和山羊300只,并且帮助贫困户开网店销售土鸡蛋,每年可带动80家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化解基层群众矛盾,根据“五大活动”走访反馈,金牛村收集问题线索105条。我立刻组织召开专项整改会议,对问题清单逐条分类,根据上级单位交办的整改建议,商议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人员分工,坚持“一户一档”的整改模式,对合理诉求迅速办理,解决矛盾。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也安排专人上门宣传政策解释清楚,坚持以群众满意认可为验收标准。我常常告诫工作队员:我们是教育行业,学习扶贫政策就是备课,入户宣传教育则是授课,贫困群众是否满意就是给我们评课。对政策理解有偏差、认知不到位的群众,我们要及时跟进补课……

胡际业就是因为对国家易迁政策一知半解,在履行拆除旧房义务上拒不执行。面对偏执的老人,我除了主动关心其生活起居,还多次入户讲解政策要求。从政策规定、法律条文、村规民约等多个角度沟通劝解,终于消除了胡际业的政策理解误区。

“春风润物细无声,扶贫功在绣花处;群众小事要重视,久久为功总有成。”这是我常挂在嘴边的打油诗。

就这样,在我和其他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金牛村的全体村民正充满信心地阔步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上。

(作者系县实验小学驻姚坪乡金牛村第一书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