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追梦人-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扶贫路上的追梦人


作者:柯贤政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四年军旅生涯的摸爬滚打,不仅铸就了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也培养了我踏实肯干、勇于担当的军人品格。四年前,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房县,已经50岁的我带着一腔热血,以房县融媒体中心驻青峰河坪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加入这场“战役”,开启脱贫攻坚事业上的另一番历练。

2017年7月11号,是我铭记于心的特殊时刻。那一天,沿着青万路七弯八拐,我来到了距青峰镇10多公里的驻点村河坪村委会,眼前的景象让我暗自心凉:几张木桌摆放在黑暗的民房里,无电灯,无办公设施,无办公房间。村主任介绍说村里常住人口仅有七八十户,100多人,无商店、无医疗室、无学校,是典型的“三无”村。村里的贫困面貌是我先前没有想到的,脱贫难度之大也让我始料未及。但是,面对党中央深谋远虑的这场战役,我更觉扶贫工作意义深远,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一刻也不能耽误。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投入到走访贫困户的工作中。为了不做扶贫工作的门外汉,每次走村入户的过程中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公文包,里面的标配就是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本扶贫政策通。贫困户家里有几个人,几亩地,每年有哪些增收项目,有多少收入,我都不厌其烦地问,事无巨细地做好笔记。

老孙头是我走访的第一户,住在半山腰,房子用的是茅草加树干搭成的。虽是7月天,屋内仍然烤着火。他说最难的是吃水,平时就是山沟里的水,天干了,就只能下山到河里挑水,每次下河去挑水就要个把小时。

住在山顶的黄朝富家,三间土墙房已是摇摇欲坠,问及他家的收入,就是靠卖点自家的农副产品换点零用钱,每次卖东西要背下山,再搭班车到镇上去卖,来回要半天时间。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2017年8月25日,中雨已下了2天,_x0007_80多岁的杨某义仍住在风雨飘摇的危房里,这一幕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我的足迹踏遍了河坪村所有村民小组,走访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常驻的普通农户。通过走访,我了解到河坪村最大的特点是,人员流动多,青壮劳力几乎没有,平时常住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二组就有7个聋哑人。全村有不同等级的残疾人就有49户,残疾人61人。在山上住的农户几乎都是二三十年前土墙或土坯房,漏雨、潮湿、不安全是最大的隐患。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这些难让我夜不能安睡,日不能展眉。

住房是天下第一件大事,那些住在危房或半山坡上的村民能住进安全房是我和村干部、工作队思考的头等大事,也是精准扶贫三大保障的第一要事。

河坪村不仅基础设施落后,土地也相当稀缺,能找一个建小区的屋场都很困难。经过反复认证,征求村民的意见,终于把小区选址确定下来,取名“安居”小区。

接下来就是紧张忙碌的起草报告,规划贫困户住户的数量,建房规格。故土难离,搬迁也是一个难攻的堡垒。我和工作队员一次次地上门做工作,最终确定38户同意搬到小区。2017年8月18日总投资410万的“安居”小区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1月,38户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喜迁新居。令人记忆犹新的是,通过易地搬迁政策,杨新义一家搬进了小区1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领到钥匙的那一天,他高兴得像是过年。

我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关键。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发展产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河坪村地处青峰镇东部,距镇政府几十公里,相对比较偏远,是典型的无主导产业、无集体收入的村。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现状,我通过走访,召开群众会议和村干部座谈会,最后确定了发展烟叶、银杏产业的思路。几年来,烟叶产业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贫,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扶贫扶的是产业、聚的是人心。只要我们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放在心上,群众也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三年多来与群众朝夕相处,老百姓已经把我当成了亲人。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村委会咨询各类政策,我都笑脸相迎、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讲解,力所能及为村民办事,为帮联户办实事。时间长了,群众老远看到我就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有什么疑问也爱问我。

经过三年国家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县、乡两级扶贫资金项目的投入,三年前的河坪村从一无所有的村,如今建成1850平米的安居小区5栋,惠及38户易地搬迁贫困户;硬化村级公路8公里,投入资金225万元;发展烟叶、银杏、支持孵化器、发电机共投入53万元;建村卫生室投入17.5万元;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投入60万元;建文化广场1500平米,投入20万元;建村自来水厂一座,投资200多万元。还有“双十工程”更是一个可观的数目。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对于河坪村这样一个特殊的村,产业发展尤为重要,探索一个适合的产业是镇村苦恼的事情。据说这个村前些年发展烟叶,由于市场与销售没有对接,技术也无保障,种植户都放弃了。2017年再次发展,都没有人响应。只有吸引外村人来投资。一个保康人,一个城关人前来承包,当年发展100多亩。发展烟叶有了稳定的收入,本村也有村民参与产业种植。2017年底,利用争取的党费增加烟叶面积150亩。新发展种植户3户,面积到160多亩。2019年又开挖烟地120多亩,引进新种烟户2户,现已有种植面积380多亩,每年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10万多元。

邓家强是贫困户,屋漏偏逢连阴雨。儿子邓开建在山东打工不慎受重伤,最后落下高位截瘫。在烟叶生产的关键时刻一边要照顾儿子,一边要经营烟叶,他实在忙不过来。多次想放弃种烟叶,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多次劝说下,他把烟叶种植坚持下来了。年底家庭有了万余元的增收。

河坪村是一个有希望的村,从第一次来到这个村,我就有一种无形的信心,它支撑着我一路前行。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打磨,对于帮扶工作,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2019年规模化养鸡场已开始孵化5000只小鸡,两个月后小鸡苗投放到农户。叶明海是村上小有名气的村民,2018年派去学习养鸡技术,回来后就多次申请发展养鸡,但苦于没有孵化设备,一直未能实现他发展产业的愿望。2019年3月青峰镇争取的孵化器免费投放村上,叶明海成为了村里的小鸡孵化专业人。

对于一名时刻奋斗在脱贫一线的干部来说,乡村的每个变化,都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是无数场大小会议、是无数次下乡入户、是无数次交心恳谈一起换来的结果。

如今我已驻扎脱贫攻坚一线4个春秋。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一个个扶贫政策的落实,一户户贫困户的脱贫历程,也是我开展扶贫工作的心路历程。

(作者系县融媒体中心驻青峰镇河坪村第一书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