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徐松林 刘庆兵 报道:时至隆冬,笔者走进房县窑淮镇东沟村,依山而建的牌坊别具匠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分外惹眼。地里的茶苗生机盎然,山脚下的民居错落有致,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走进村委会,一头银发戴着老花镜的东沟村党支部书记柳绍海正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是他,用了五年时间,带领村干部和1500多名群众,不忘初心使命,埋头苦干实干,用心用情用力,把一个落后村打造成全镇有名的先进村。
东沟村地处偏远,距国道、高速公路约10公里,离窑淮镇政府20公里。全村有农户513户1494人,在精准脱贫攻坚克难阶段,255户708人被纳入贫困户。
面对全村255户群众脱贫的热切盼望,柳绍海这位退伍老兵迎难而上,勇当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誓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再立新功。
群众要致富,关键找门路。窑淮镇属于二高山地形,种茶历史悠久,多年来致力于茶叶小镇建设。柳绍海带领村干部充分发挥东沟村土地资源优势,以东沟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牵头发展茶叶主导产业,在500亩老茶园基础上,继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五年来,新发展茶园1200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700亩,实现人均超过1亩茶园的目标,全村土地流转率达到95%以上。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群众既有租金,在地里务工又有薪金。同时,茶旅融合项目快速推进,将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柳绍海作为领头雁,总是主动挑起重担,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五组村民邢根道今年65岁,老伴患有大病,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别人家的地里都种上了茶苗,而邢根道的地在中间,硬是不同意种茶。一天晚上,柳绍海敲开了他家的门,认真倾听邢根道反映的问题,给邢根道算清经济账、生态账,解开了邢根道心里的疙瘩,最后邢根道愉快地答应种茶。四组村民卢春祥今年68岁,老伴不在了,儿子居住在县城。卢春祥家的土地约有2亩,村委会干部多次上门劝他种植茶叶,他却不同意。柳绍海上门向他解释道:“你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一个人在家种庄稼儿女也不放心。种植茶叶省时省力,每年都有土地流转费,坐在家里就可以挣钱。”经过柳绍海一番劝说,卢春祥欣然接受了。
安居才能乐业。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柳绍海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村208户实施易迁安置,其中进城安置15户、进镇安置2户、分散自建房6户、小区集中安置185户,实施危房改造173户,实现农户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
民生无小事。柳绍海从保障民生入手,积极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东沟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出行较为困难。他积极向上反映,多方寻求支持。几年来,东沟村新修便民产业路6公里、户院路1.6公里、便民桥6座;新建水窖一口,保证全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在7个安置小区和道路安装路灯140盏,带领群众连续3年栽植银杏树,美化了村庄环境。
如今,东沟村发生巨大变化,山变青了,地变绿了,群众笑了,而柳绍海却在为村民操心操劳中头发全白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用一腔热血、满怀赤诚,书写了人生华丽篇章,激励着新时代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