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绘新景移风易俗润民心 ——全国文明村房县城关镇三海村人情风整治走笔-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浓墨重彩绘新景移风易俗润民心 ——全国文明村房县城关镇三海村人情风整治走笔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2日

今日房县网讯 特约记者 柯勇 报道:马路宽敞整洁、院落明亮干净、墙绘生动传神、环境清新怡人、村民热情友好……国庆节期间,记者行走在全国文明村——房县城关镇三海村,和谐文明的新风扑面而来。

三海村地处房县县城南郊,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以整治乡村人情风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形成红白喜事简办的新风尚。

用“新规定”改变“老规矩”

去年,村民陈老过90大寿,子女准备大办,但他坚持节俭办酒席,只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家庭聚餐,亲戚朋友的贺礼也一一婉拒,受到群众好评。

近年来,三海村采取“党建+移风易俗”工作模式,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清单,对“由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等作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把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将限桌令、限时令、限金令、限鞭令、限车令等人情新风转化为村规民约,建立红白喜事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开展移风易俗“四谈”活动,即谈政策规定、谈思想认识、谈心得体会、谈行为事例,真正让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年间,该村农户的人情项目由17项减至3项,群众普遍认可、接受人情新风。

用“新思想”代替“老观念”

“在村规民约的影响下,如今邻里关系更和谐,村级公共事务开展也更顺利了。”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该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村规民约,现在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该村以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为抓手,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加强“管与治”,用制度促进村民主动转变旧观念。发放人情新风《倡仪书》《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手册》,通过村村响、宣传车、文艺宣传队巡演等方式,教育启发群众自觉革除陈规陋习,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文化大院、文明宣传长廊,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设立“善行义举榜”,宣传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村党员大会、支部主题党日、红白理事会等形式,广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人情新风的社会氛围。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村民志愿者积极参与,让干群在活动中受教育。3年间,该村召开座谈会32次,及时制止各类宴席11场,讲奢华、讲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用“新风尚”破除“老传统”

“家风、民风、村风,新风劲吹;党心、民心、爱心,心心相连;好事、喜事、盛事,事事频传;难事、杂事、困事,云消雾散……”一场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激起三海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该村开设人情新风“红黑榜”,对先进典型进行奖励,对反面典型予以鞭策。充分利用身边典型进行正能量激励,让百姓从榜样标杆的事迹中受到启发。开展“感党恩、树家风”教育活动,教育群众感恩党的领导、感激党的好政策、感念党的温暖,把勤劳致富、尊老敬贤、勤俭忠孝等优良家风家训渗透到生活习惯中,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普及《民法典》《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宣讲高价彩礼、炫富比阔、铺张浪费的危害,提高群众思想认识,转变婚嫁观念。

据统计,三年间该村节省各类礼金6000多万元,新时代文明新风在当地蔚然成风。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