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黄凡 吴莹莹 报道:秋高气爽,丹桂飘香。9月3日,笔者来到房县窑淮镇,漫山的野茶树让小镇笼罩在淡淡的茶香之中。
窑淮镇海拔适中,雨水适宜,植被良好,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近几年来,该镇围绕茶叶产业专业镇建设不懈怠、不犹豫,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抢抓政策发展机遇,走出了一条以茶兴农、以茶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茶园规模不断扩大、茶叶质量稳步提高、区域特色更加明显、品牌效益大幅提升”的良好成效。
发展野生茶
在房县窑淮镇东沟村,放眼望去是齐人高的灌木丛林,而丛林间是一片片、一丛丛的茶树,茶树间人影晃动,采茶人忙得不亦乐乎。
当下,正是采摘秋茶的黄金时间,请来的茶农们不断把采摘的茶叶嫩尖送往湖北双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加工。“每到采茶季节我就当起了‘茶农’,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今年58岁的张嫂一边说着话,一边双手不停地采摘茶叶。目前,她和其他30余名留守村民在此务工,每天收入200余元。
湖北双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昝明介绍说:“窑淮的野生茶长势茂盛,生长面积大,在全国实属罕见。我们打造窑淮野生茶这个品牌,就是要将山里的好产品推广到全国,让大家都了解窑淮、了解房县。”
开发野生茶
窑淮镇党委立足实际,在茶叶产业上做文章,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调动群众种植野生茶的积极性。
野生茶在窑淮生长历史悠久,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为发展野生茶产业,淮水村党支部书记周伟带头种植了50亩茶园。前3年,采取小茶苗套种农作物,保障基本收入;3年后,茶园开始丰产,每亩能增收4000至6000元。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前几年能保本,后面能增收,中间还有镇政策支持和农技站技术服务,带动了大家的种植热情。
村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群众链接在产业链上,村干部不仅发挥引领作用,还在合作社土地流转,聘请农户种茶苗,将土地交还农户管理发挥了作用。各村党支部牵头,茶叶企业为主导,党员干部为队长的茶园建设模式,助推了新型职业化农民的转型。
打造茶品牌
该镇党委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大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各个企业之间采取差异化发展模式,延伸茶叶系列产品,在原来只生产绿茶的基础上,大量生产红茶、毛尖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全时段收购,不压级、不压价、不限收,每亩茶园经济效益由原来2500元提高到5000元。此举既增加了茶农经济效益,也提高了茶农的积极性,推进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湖北双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昝明介绍说:“我们现在不仅开发了窑淮野山茶新品种,还对茶叶进行了改良和研发,形成了绿茶、红茶、白茶等多个品种,打出了窑淮野生茶品牌。”
目前,全镇茶园总面积达到2.85万亩,覆盖全镇10个村,可带动40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