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平安守护-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大山深处的平安守护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6日

十堰日报消息 通讯员 魏世银 报道:在鄂西北大山深处,有一个派出所成立已有70年。日前,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房县公安局九道派出所,感受一代一代驻所民警,将红军烽火岁月里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依靠群众、服务人民红色基因传承至今的故事。


一面红军旗帜的故事


今年5月,房县九道乡咸水东风希望小学红色革命教育展览馆从该乡一位烈士后代手中,收藏了一面弹痕累累的军旗。军旗已老化褪色,上面有大小不一的弹孔,中间是五角星加黑色“镰刀锤子”图案,旗杆的白布条上竖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三师二团”黑色大字。这面军旗无声地讲述着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战斗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1931年3月,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率主力向鄂西北转移。同年4月中旬,红三军主力离开巴(东)兴(山)(秭)归根据地,迅速东进,攻克远安,占领荆门。但在攻打当阳时,迫于守敌加强,未能攻克。此时,敌人急派援军反扑,远安、荆门相继失守。红三军主力主动撤至远安以北地区,以保康马良坪为中心继续开展斗争。5月中旬,敌人3个团的兵力从3个方向朝马良坪的官帽山逼近。被围红8师22团在团长许光达率领下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军突围,冲出重围转移到房县九道梁后,在这里与黄大鹏领导的部队取得联系。由此,建立了平渡河乡苏维埃政府,乡政府辖区除房县九道梁外,还包括现在的竹山县柳林乡和官渡镇等地。两支队伍互相配合,在茫茫林海中开展游击斗争长达两个多月。


九道乡山大地广,易于藏身,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残余力量和地方土匪在此相互勾结,严重威胁人民政权。1951年,根据对敌斗争需要,房县公安局九道梁派出所(后为九道派出所)正式成立。


为民情怀,点滴总关情


多年来,九道派出所民警扎根深山,发扬红军精神,不畏困难艰险,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心系群众,忠诚守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受群众拥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龄儿童失学严重,九道派出所民警主动配合政府教育部门挨家挨户做工作让孩子们复学。为解决困难家庭交不起孩子学费问题,派出所发起成立了助学基金和读书会,帮助百余名孩子完成了学业。当年受到资助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有十几人主动回到九道乡教书育人,如今已成为当地中小学校的领导和骨干老师。


九道乡山高气候寒冷,每年有6个月时间需要生火取暖。为预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每到取暖季节,民警都会挨家挨户上门开展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详细告知村民取暖设施应放在哪里、休息前如何熄火等。


由于九道乡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为应对留守老人、儿童突发疾病等情况,九道派出所专门把所里和驻村民警电话印成联系卡,挨家挨户发放到村民手中。同时与乡卫生院120急救联动,遇到突发状况随叫随到。近三年来,派出所出警救助30余次,为医院抢救危急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同时,派出所还帮助各村组建起农忙互助队,为缺乏劳力的农户抢收抢种,当地村民亲切地把派出所民警称做“背篓警察”。


代代传承,阔步新征程


情深深意浓浓,驻守一方,造福万户。九道乡距房县县城较远,山路崎岖,二轮摩托车是当地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骑摩托车进县城年检则需要两到三天时间。今年初,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九道派出所积极协调房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对辖区居民摩托车年检采取车主携带身份证、行驶证,就近到派出所由民警对车辆进行查验、拓印车架号、填写机动车审验表后,车主只需持审验表到车管所办理机动车审验手续,大大减少了办理时间。这一举措实施后,已有60多名车主受益,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多年的难题。


九道乡丰富的水资源引来“金凤凰”筑巢,老渡口电站、龙洞口电站等工程涉及农户房屋拆迁等工作。为支持项目建设兼顾村民利益,派出所民警每天都在工地上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及时化解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纠纷。为确保工程按时完成,2020年施工最关键时期,派出所警车两个月跑废了17条轮胎,车辆无法进入的地方,民警就用双脚在乱石中艰难行走,每月都要穿坏两双鞋。正是民警们细致工作,使涉及工程的200多户居民及时得到征地拆迁赔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00余次。


山,依然高耸入云;水,依旧清澈见底。九道派出所的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现在派出所5名民警平均年龄仅28岁,是房县公安局19个派出所中民警平均年龄最小的派出所。看到墙上“集体三等功”和数十块县、市授予的“先进单位”牌匾,去年从河南郑州考入房县公安局,被分配到九道派出所的23岁民警毛宇新说了这样一段话:“初来时,没想到九道的路那么远、山那么高,但这里的红色基因却深深吸引着我、指引着我向前进。我将不负韶华,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