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记者刘臣 报道:挪出穷窝奔小康。回龙乡红星村完成了整体搬迁,如今,村民们统一住进了宽敞敞亮的堂楼房里,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红星村原址距离城区21公里,群众出行十分不便,没有自来水,常年吃的是河水,通讯信号差、就医就学条件落后。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搬出穷窝是红星村人最现实的选择。
近几年,回龙乡选择交通便利、水土资源优、承载容量大的黑獐沟村,建起了园艺扶贫搬迁小区,离县城不到2公里。红星村的138户、442人全部搬到小区或附近居住。
现在走进扶贫搬迁小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安置房在阳光下格外夺目,小区内绿化花草相间、设施配套完善、路面干净整洁,卫生院、幼儿园、活动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投资800万元的集镇水厂也于去年投入使用。
村民伍义春在家里开起小商店
红星村村民伍义春今年64岁,在搬迁小区开起了小商店,平时还做黄酒卖,每年能卖个2000多斤黄酒,老伴儿平时还在附近的食用菌基地务工,儿子在城里保险公司上班,孙子在小区幼儿园上学。现在家里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1楼客厅用来开小商店,2楼除了卧室,阳台上还种了各式盆景。
谈起现在的小区生活,伍义春说:“以前每家每户经济条件也差、生活水平也差,住房也破旧的很,经过扶贫搬迁,改变了我们的住房,改变了我们吃水的大难题,给我们找了很多事做,叫农民挣钱。党的政策好,乡党委和村干部在各项建设都做好比较好,群众比较满意。”
村合作社养兔基地
这几天,村书记程学涛都在养兔基地忙活着,因为是兔子繁育高峰期,兔舍里的幼兔数量多了,要及时转移出来。
程学涛对养兔产业充满了信心,他说:“我们今年6份实施养殖种兔,进了种兔300只,现在每个月产小兔接近2500只左右,有效带动贫困户49户增加收入。”
解决好产业、就业问题,才能有效防止返贫。村里成立合作社,引导村民发展种养殖产业,组织群众到附近的扶贫车间、食用菌基地务工。
村民李平的家里人都出去打工了,她自己身体有病,平时还坚持去扶贫车间打零工。她告诉记者:“我去年8月份就在牛玖卫浴做事,一个月1千2、3百块钱,老公他们都在外地打工。搬迁出来后,交通、环境各方面都很好。”
群众家门口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要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我们是实行了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开办了兔场、养猪场,让年轻的劳力外出务工,让在家照顾老人和学生的就近务业,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全村107户贫困户现在已全部脱贫。”程学涛还说,脱贫是新起点,后面还要再接再厉、苦干实干,让乡亲们日子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