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大山深处藏着一条挂壁公路 见证当地人的出行变迁-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县大山深处藏着一条挂壁公路 见证当地人的出行变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今日房县网讯 说起挂壁公路,不少人会想起太行山深处的郭亮村。近日,记者在与神农架交界的房县九道乡瓦房坪村,也发现了一段2000年左右开凿的挂壁公路,很有特色!据了解,瓦房坪村开凿这段挂壁公路是为了方便峡谷深处的村民通行。

百米挂壁公路让人胆寒

从房县九道乡政府出发,向瓦房坪村进发的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十几分钟后,车辆来到峡谷底部,沿着阴峪河上行。只见河谷两侧绝壁高耸,如刀砍斧削,似摇摇欲坠,抬头仰望,朦朦的薄雾虚掩着灰褐色调的岩壁与悬崖顶部覆盖的植被,如水墨画一般写意。

约30分钟后,记者一行人下车,沿着阴峪河向上游步行约10分钟,走过一座摇摇晃晃的索桥,来到挂壁公路的一头。眼前,一段挂壁公路深凹进高耸的岩石山体,岩石表面参差不齐,也可以说,这是一段“进深”较浅的山洞,因此“洞里”十分清凉。

走上这段蜿蜒盘旋挂壁公路,眼前忽明忽暗、峰回路转,脚下最宽处约一米,窄处仅容一人通行。挂壁公路一侧,是垂直的悬崖,阴峪河水从悬崖底部奔腾而过;而头顶上方,就是洞壁上张牙舞爪的悬石。全程走下来,记者估算这段挂壁公路长约300米。洞壁表面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参差不齐、形状各异,明显存在人工开凿痕迹。

见证当地人的出行变迁

位于房县九道乡瓦房坪村的挂壁公路

瓦房坪村主任王兵告诉记者,这段挂壁公路大约开凿于2000年,是为了方便峡谷深处的洞水坪村(后来合并入瓦房坪村)村民出入。

九道乡文化站干部程知金介绍,洞水坪距此约17公里,曾居住着几百名村民。“听老人们讲,洞水坪的药材、毛皮等物资,都通过阴峪河运到堵河,进入汉江后再运到老河口、汉口等地……”那时候,交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代代山民,每逢连日降雨、山洪暴发,河边的小路被淹没后,涉水过河就十分危险。

2000年左右,村里下定决心要在这段绝壁上开凿一条安全的路出来。”王兵介绍,由于山体岩石硬度较高,大型机械不能到达现场,洞水坪、瓦房坪两个村子的老百姓合力奋战一个多月,才开凿出这段挂壁公路,随后又在公路一头搭建起一座索桥。

王兵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洞水坪人已经易地扶贫搬迁到交通更方便的地方,不过这里仍有约50名常住人口。“现在,洞水坪人的出行更方便,挂壁公路、索桥都成为历史。”他指着挂壁公路上游几百米远,一座横卧在水中的现代简易水泥桥梁,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座桥是几年前建的,之后我们又修了17公里长的砂石公路到洞水坪。”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