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文、图/记者 谭祥军 马俊杰 张启国 报道: 16日一大早,市长周霁赶往房县上龛乡二荒村堰塞湖现场,实地查看堰塞体的结构,现场指挥抢险。15时10分,堰塞湖第二次爆破取得成功。19时,行洪道纵切面最前端水下滑坡体被成功爆破。
市长现场指挥抢险
15日晚,市长周霁一到上龛乡,立即与国家防办的专家研讨堰塞湖的情况。16日一大早,周霁就赶往事发地点。9时许,周霁一抵达湖溪北河口,就乘坐橡皮艇抵达堰塞湖,实地查看堰塞体的结构以及四周山体结构。随后,周霁返回湖溪北河口,紧急召集水利、交通、国土、公安、驻堰部队、房县县政府等部门人员,与国家防办和省内专家现场研讨排险方案。
在听取各部门专家关于堰塞湖的情况报告后,周霁当场提出8点意见。第一,紧急转移堰塞湖上游和下游群众。宁可多转,不可少转。根据省市气象专家的预报,今日中午至明日仍有40—80毫米的降雨。未来几天内,堰塞湖的水平面有可能上升,上游必须疏散可能淹没地区的群众。同时,下游的泄洪量将增大,下游的群众转移工作同时开展。第二,短期内,在不引起新的滑坡前提下,最大限度扩宽泄洪道,增加泄洪量。另一方面,要准备从堰塞湖旁边山上开辟一条公路,运送大型机械设备,彻底清除堰塞湖。第三,保障堰塞体附近的通畅,同时清除无关人员离开现场,以避免新的伤亡事故发生。第四,加强堰塞体、周边山体的监测。第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协调机动橡皮艇运往湖溪北河口,保障救援人员、设备物资更快更多到达救援现场。第六,最短时间内将移动通讯车运至湖溪北河口,保证救援人员之间的联络通畅。同时想方设法实现河道上下游报警电话的通畅。截至目前,已在湖溪北河口沿水路地面山体上架设了一台变压器,保证当晚可以通电。第七,加强雨情、水情的预警,并保持与省防办的畅通,随时通报天气变化情况。第八,做到举一反三,各县市要汲取教训,加强监督,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专家组紧急制订泄洪方案
16日清晨5时许,市消防支队紧急调拨的一只机动橡皮艇,运抵交通中断的二荒村湖溪北河口,在水上开辟了一条快捷通道。人员和物资从湖溪北河口沿水路抵达对岸的排险现场,仅需十来分钟,比此前节省三四个小时。大批施工人员、爆破器材、食品等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16日下午,市消防支队又调拨3只机动橡皮艇抵达湖溪北河口。
记者16日上午在湖溪北河口看到,与前日堰塞湖浑浊的水质相比,河水开始变清,并明显消退。市消防支队、武警支队、驻堰部队近百名官兵有的搭建临时帐篷,有的在临时渡口护送过往人员及物资,有的开挖爆破炮眼,排险力量进一步加强。
上午8时30分,国家防办副主任李坤刚以及省水利厅、长江委等部门水利专家抵达二荒村堰塞湖现场。专家组乘坐快艇对附近山体和堰塞体实地查看和比对数据,得出结论,堰塞体一边山体坡度较缓、植被良好,目前山体情况稳定,短期内不会发生地质灾害。但另一边山体存在继续垮塌的可能性,一旦遭遇强降水很可能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堰塞体以片状和颗粒岩石为主,直径在15—40厘米之间,这样的堆积结构比圆形体山石要稳定得多,溃堤和垮塌的可能性不大。
针对短期内将有强降水,专家建议除险人员在密切监测滑坡和水文变化的条件下,适当通过爆破增加现有溢洪口的畅通,就能降低水位,平稳度过强降雨危险期,为彻底排除堰塞湖险情争取时间。经过紧急磋商和部署,小面积爆破清除泄洪口障碍的方案得到一致认可。消防、武警、部队官兵以及民警、爆破工人分工合作,开始布置堰塞湖排险以来的第二次爆破。
300公斤炸药拓宽泄洪口
截至16日12时,堰塞湖库容量为130万立方米,入库流量为2立方米/秒,出库流量为6立方米/秒,水位下降1.5米。
鉴于堰塞体、堰塞湖以及周围山体的复杂情况,专家组现场研讨决定,暂时采取扩大泄洪通道的方式,排泄堰塞湖洪水。
驻堰部队、武警、消防、公安等部门协同作战,紧急运送炸药。大量炸药被运往湖溪北河口附近,消防官兵用机动橡皮艇将炸药一箱一箱运到堰塞体爆破点附近。与此同时,驻堰部队和武警官兵用铁锹和锄头在堰塞体上打眼挖坑。
16日15时10分,300公斤炸药在28个爆破点同时引爆,行洪道纵切面最前端水上1000立方米的滑坡岩体被成功爆破;19时,行洪道纵切面最前端水下滑坡体被成功爆破。
失踪者生还希望渺茫
到16日下午5时许,离山体滑坡已超过48小时,由于滑坡体上方山体结构不稳定,仍有少量山石滑落,加上受堰塞体堆积高度和厚度的限制,搜救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艰难,失踪者生还希望渺茫,救援人员转而开始做好寻找遇难者遗体工作的准备。
15日起,失踪人员家属陆续抵达上龛乡,房县县委、县政府在当地设立善后专班,妥善安排家属的生活和住宿,派出专人解决家属的实际困难、安抚他们的情绪。目前,失踪人员家属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