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坡现场

这是6月15日拍摄的湖北十堰房县上龛乡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山体滑坡现场。新华社发(张启国 摄)

消防官兵扎竹筏准备过河

6月15日,消防官兵在湖北十堰房县上龛乡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山体滑坡现场清淤,便于河道排水。新华社发(张启国 摄)

6月15日,湖北十堰房县上龛乡境内遭遇强降雨,二荒村二组平渡河右岸山体突发滑坡,当地村民在疏散。新华社发(张启国 摄)
13日起,房县普降中到大雨,境内河流水位上涨。14日上午9时许,位于房县上龛乡二荒村的户家沟水电站上游河道被小面积山体滑坡淤塞。电站值班员工发现后,立即向电站汇报。
降雨不歇,河水不断上涨,部分河段开始堵塞。因担心位于滑坡下方500米附近的电站机房出现意外,下午4时许,电站决定出动两台挖掘机,由上龛乡二荒村村支书龚应平与10名电站职工前往疏通被堵塞的河道。
不曾想,疏浚工作进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发生了意外。“刚开始,我看到上午滑坡的山体出现松动,少量石头慢慢往下滚,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整面山都开始朝下垮。”正在施工的电站职工杜胜华率先发现险情,立即大声呼喊同伴。
可还未等同伴来得及反应,滚落的山石已经砸到了他的脚边。他转身朝岸边公路上跑,身后只听到阵阵轰隆巨响。突然一块飞石砸中了他的头部,他强忍着剧痛,拼命向前跑,不断有碎石砸中他的胳膊和大腿。就在他刚刚跑到公路边时,突然感觉一股强大的气浪将他掀翻在地,回头看时,只有陈威、熊志文、龚应平、张山华等4人在他身旁,他们的身体多处被砸得鲜血直流。
过了许久,下滑的山体才渐渐恢复平静。杜胜华强忍着疼痛站起身来,这才发现整个河道都被滑坡体塞满了,足足有几十米高。清点工友,发现6名工友不见了。他们是:24岁的张普、22岁的沈松林、21岁的袁涛、48岁的李红军,还有两名挖掘机师傅。事后经了解,这两名师傅分别是24岁的刘运明和26岁的刘勇。
形势危急
下游2000余名群众被紧急转移
险情发生,立即向上级报告,请求迅速派人前来救援!
稍微定了定神,龚应平立即操起电话,向上龛乡政府领导汇报险情。值班人员接到电话后,迅速将险情逐级汇报。并立即联系事发电站,此时才发现电站已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当值班人员赶到现场时,却发现塌方体上游开始形成堰塞湖,通往事发地的唯一一条道路——湖溪公路已被堰塞湖阻断。
雨一直下,水位时时在抬升。
堰塞湖的容积越来越大,随时有溃堤的危险。
下游还有上龛乡和竹山县柳林乡共3个村2000余名群众。相当于这些群众的头顶高悬着一个巨大的“水盆”。“水盆”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险情报告后,房县县长沈明云等领导,连夜赶到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河岸,组织上龛乡党员干部疏散转移上龛乡两个村的数百名居民,并通知竹山方面,转移柳林乡柳河村上千名居民。
等到转移完居民,再驱车赶到事发现场时,却发现已经无法进入了。道路被湖水阻隔,湖面宽数十米,无法涉过。
容积巨大
国家防总高度关注堰塞湖险情
据测算,滑坡长度约200米,滑坡体约15万立方米,大量山石堵塞河道,形成底宽约70米、顶宽100米、高40米、厚30至50米的堰塞体,堰塞湖长约500米、宽100米、容量约2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
事故经过逐级上报,引起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差在外的市委书记陈天会、市长周霁第一时间作出指示,要求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搜寻失踪人员,紧急做好善后工作。
接到险情灾情报告后,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要求要高度重视,科学研判,紧急处置,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防指于昨日1时、9时先后派出的两个工作组正紧急赶赴现场,将与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工作组汇聚,具体帮助指导堰塞湖排险除险。
昨日清晨,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高度关注,专门打电话询问情况,并对抢险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昨日上午,湖北省防指常务副指挥长、副省长赵斌主持召开省防指紧急会商会,传达李鸿忠、王国生指示精神,部署应对处置措施。会商会指出,如此大的堰塞湖在湖北是第一次出现,全国也少见,务必高度重视,扩大转移范围,确保上下游受影响群众安全,并妥善安排转移群众的生活。
刀砍锄挖
消防官兵劈开抢险大通道
事发地距离县城130余公里,山路崎岖,偏僻荒远。
昨日凌晨0:05,记者从十堰市冒雨驱车7个小时赶到上龛乡政府,因道路阻隔,无法赶到事发现场。在此与随后赶来的十堰市副市长张歌莺率领的抢险队伍会合。张歌莺在此搭建起临时救援指挥部,对前方险情进行了解、指导。
就在14日晚8时许,房县消防大队10多名消防官兵,抵达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河岸。消防官兵正在用砍伐的青竹扎制竹筏,现场一片忙碌。
此时湖水已经没过树顶,而且湖水的水位还在不断上涨。消防官兵用抛投器将救生绳索抛掷到对面的大树上,然后由一名熟悉水性的消防官兵身着救生衣,沿着救生绳索游到对岸,并固定好绳索。随后,几名消防官兵陆续游到对岸。
在应急救援灯的帮助下,消防官兵钻进茂密的丛林,向事故现场靠近。昨日凌晨,消防官兵终于抵达事故现场,经过初步了解,5名伤者暂无大碍,正在附近居民家中养伤,另外6名电站职工生死不明。消防官兵经过简单休整后往滑坡体附近勘察情况,并试图展开营救。但由于现场情况极其复杂,救援工作一度中断。
昨日清晨6:40,记者在距离事发现场约2000米的二荒村湖溪北河口看到,这条通往事发现场的唯一通道——湖溪路已被淹没在茫茫的浑水中。堰塞湖形成的湖面宽约70米,茫茫湖水阻断了唯一的救援通道。
昨日天刚亮,经紧急磋商,消防官兵决定开辟一条通往事故现场的抢险通道。
他们兵分两路,一组就地取材,与村民一起砍伐青竹,找来工具和铁丝,将竹子固定在树木上,制成一个简易竹筏,两头分别用救援绳索连接,由两岸的消防官兵拉拽,救援人员搭乘竹排,在对岸的消防官兵的牵引下滑向对岸。坐竹筏子过河,每个筏子坐3个人,一筏一筏的摆渡,缓慢而有序的前行。
另一组携带砍刀、锄头,在茂密的荆棘林中,开辟一条长达10余公里的简易通道。尽管道路狭窄湿滑,但通过这个简易通道,地质专家、爆破专家、医护人员等一批批救援抢险人员抵达第一线,迅速开始展开工作。
首爆成功
堰塞湖水量明显减少
救援人员又是一番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来到事发现场。
滑坡体还不稳定,大量的土石不时呼啸而下。堰塞体结构松散,在湖水的冲刷下,极不稳定。此时,要想对掩埋其内的职工进行搜救,几无可能。而由于堰塞湖下泄流量有限,湖水越积越多,堰塞湖每多保留一分,就多增加一分溃坝的危险。与此同时,十堰市天气预报,17、18日,十堰市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必将增加堰塞湖的湖水容量。
摧毁堰塞体,泄掉悬在数千群众头上的巨盆湖水,刻不容缓!
昨日,十堰市副市长张歌莺、房县县长沈明云、房县公安局长徐正明分别带领国土、水利、爆破专家,来到堰塞湖坝前实地查看,经专家论证,决定实施爆破方案。
十堰市公安部门紧急调运来1.5吨炸药。房县消防队员和爆破人员在坝体上打下8个深孔,迅速装填进240公斤炸药。
下午6点,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轰”的一声巨响,首爆起爆。
爆破成功。堰塞体被炸开了一道裂口,湖内的积水倾泻而下。流量达到了每小时60立方。湖水水量明显下降。
昨日,现场救援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天将进行大当量爆破,赶在17日暴雨前将堰塞湖隐患排除。
目前,对6名职工的搜救工作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