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王琼 邹清斌 付荣梅 报道: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房县档案馆结合庆祝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七一前夕,联合十堰市档案馆走访房县两位抗战老兵和一位老兵子女,抢救记录下一批珍贵鲜活的抗战史料。摘记如下:
老兵王守义1925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市,今年94岁高龄的王老因前段时间牙齿有点小问题,我们第一次登门拜访,他心情不很好,只勉强跟我们交流了几句,他告诉我们,今天说话不方便,并保证尽快把牙齿治疗好,联系我们去。十几天之后,他的儿媳电话告知我们,老人家牙齿好了,预约我们去采访的时间。这次见到王守义,他正在看《长征大会师》电视剧。他精神很好,乐呵呵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战斗的一生。一上午,两个多小时的口述,他没上一次卫生间,只偶尔喝一口茶。他一边讲一边比划,激动的时候豁然站起来,他想用最明了最清楚的方式向我们再现当时激烈宏大的战斗场面。期间,他解开衣服指着说:“胸口这个伤疤,是1942年被日本鬼子子弹打伤的;胳膊上的弹孔是1943年日军释放毒气弹后,用机枪扫射的;手臂上这个伤口,是1942年被敌人弹片击中的……”80多年过去了,这位可爱的八路军抗战老兵王守义身上仍留有多处明显伤痕,这些伤痕连同中国的抗战历史一并写在了党旗国旗上。王守义最后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遇上了好时代。我的好多战友都在抗战中牺牲了,和他们相比,我现在很幸福。目前,王守义老人生活能自理,一日三餐科学膳食,并坚持按时作息,每天早上起床还练习一套自编的体操,还当场给我们做了一遍。
老兵阎敬安今年93岁高龄,和大儿子一起生活,当兵专业后先在武汉工作,后又下放到房县。阎老和许多老兵一样,低调,深藏功名,不愿接受采访。经过几次沟通,我们才得以拜见。他深情的讲述了他一生曲折的战斗经历。其中他讲述了他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一些他能回忆起来的重要故事情节,当时条件很艰苦,吃住很差,棉袄里长的全是虱子,有的战士长疥疮,但战士们士气高涨,有一次,他机敏的借助一棵大树和敌人开火,保全了自己,掩护了战友。还有一次,在一个村庄,一伙鬼子进村了,是他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分析判断,在不损一兵的情况下,迂回包围,打死鬼子20多个,讲到这儿,他用手在地上给我们画作战图......
老兵秦润田,1920年出生在河南省清丰县,现已作古。他的女儿秦世珍是房县供销社退休干部,向我们讲述了她父亲的抗战经历。她说:
父亲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1938年,在河北大平原上,就有很多爱国志士,在河北威县枣科村里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发展了十几名共产党员。不久,父亲在地下党支书李海斌的介绍下入了党,学习了党章和党纲,交了党费,从此,父亲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也开启了他人生的新里程。她还说,父亲常常讲起他参加地下党活动时,得到奶奶的积极暗中支持,由于父亲根红苗正,办事认真可靠,入党不久村支书就培养父亲当了党小组长。后来参加了129师副师长徐向前率领的八路军部队抵达冀南,在冀南战斗很长时间。父亲常常津津乐道:“战法很重要,打仗也是有学问的,就是要地形有利,胆大心细,脑子灵活,观察分析,快速判断,眼尖手快,悟性高,身体强壮占优势,武器也很重要,你越勇敢鬼子越怕,行军像追风,冲锋像猛虎,这样即能打出煞气,也能保全自己。”父亲在十多年炮火硝烟的熏陶下,还学会了配制炸药、研制地雷、自造枪支、绝地生存等很多本领......
看到老兵们安详幸福的晚年,阅读到老兵讲述的珍贵抗战故事,在场人都感动的热泪不断。这些采访整理出来的重要史料,将是房县不可多得的资政育人党史活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