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机器轰鸣、钩机手臂高扬、工人们忙碌施工,在他们中间,一名瘦骨嶙峋人穿梭其中,协调服务红场村级路改扩建工程,他就是红场村退休村干部戈明山。
戈明山,1957年7月出生,现年61岁,初中文化,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原红场村民兵连长、村书记、村主任,2014年村两委换届后退休在家。退休以后,他仍然发挥余热,在红场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他无私奉献的足迹,用爱心滋润着生他养他的乡土。
当好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退休后的戈明山并没有闲下来,而是以一名老干部的身份主动投身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红场村群众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扶贫政策机遇,种植集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于一体的七叶树2万余株,挂果后每株至少可为农户带来经济收益100多元。他运用自己所学的农村实用技术引领群众发展天麻产业,现场讲解并实地指导群众进行栽培管理,直到农户领会学会为止,目前戈明堂、高德建等人已靠种植天麻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何带动村里的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就近务工增收,他主动与红场村蓝莓基地业主刘宗绪联系,把本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组织起来,到蓝莓基地从事除草、施肥等劳务,为40多户农户增收30多万元。
当好乡风文明建设的推动人
“不让不良人情之风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这句话戈明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红场村原来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情况,为治理不良人情之风,树立文明向上的人情新风,红场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他主动请缨,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义务参与红白理事会事务,每当有农户有不良人情之风举动时,他都会身体力行教导他们,在他的劝导下,红场村不良人情之风得到遏制。“连老人都不赡养的人没有良心,谁也不能搭理他”,这是戈明山在户院会及红场村文明创建会议上经常讲的一句话,这句话“打了本村不赡养老人的人的脸”,让他们无地自容。同时,戈明山对不赡养老人的人讲孝德故事,用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付出来感化他们,劝导他们尊老爱幼。为协助村推进“厕所革命”,改善人居环境,他不断自己带头进行改厕,还劝说邻里及亲朋好友进行改厕,目前红场村“厕所革命”已全面铺开,快速推进。
当好村务公开的监督人
“公生明,廉生威” ,作为一个党龄二十多年的老党员,戈明山深知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得到群众的拥护,必须做到清正廉洁,必须与群众打成一片。他退休以后当了村务监督成员,每月都会及时督促村委会对村务、党务、财务进行公开,对不按要求及时公开的,他都主动找到村两委干部,给他们讲明利害。在“一会两票”民主决策中,每当群众对村委会有矛盾意见的时候,他都充当“矛盾调解员”,针对村民的矛盾意见,了解真相,从中进行协调解决,做好解释工作,打消群众对村上的顾虑,促进村上的团结、稳定,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辛勤的汗水和无悔的奉献,换来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当好公益事业的参与人
戈明山同志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在农村一线工作战斗了几十年,从村干部退休后,他退职不退心,一直心系村级发展和公益事业,仍孜孜不倦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村级工作。当农业生产出现旱情时,他急群众之所急,带领群众疏通排水渠,积极引水抗旱;当遭遇百年冰雪灾害时,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带头铲冰清雪,为群众疏通出行道路,积极带队向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设身处地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当村级公共建设遇到难题时,他首当其冲,利用广泛的人脉关系,帮助协调解决,比如修路时占了宦停兵的土地不情愿,他主动帮忙进行协调沟通,使修建公路顺利进行;平时义务打扫红场村公路卫生,帮助促进乡村道路的清洁,保持乡村道路畅通。
戈明山同志没有丰功伟绩,豪言壮语,但用自己的双手为村民耕耘出了一条富民奔小康的路子;用自己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行动赢得了民心;用自己的无私与赤诚奉献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