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刘臣 通讯员高松 王峻皓
“自1992年建茶场以来,大大小小的事都让高站长操心,还经常和我们一起熬夜制茶,她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党员、好干部。”提起高德珍,青峰镇月儿垭茶场负责人莫金华感激的说道。
高德珍,1973年生人,1992年参加工作,她第一份工作在青峰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谁知这一干就是20多年,她的青春和汗水也随着匆匆脚步浸染在青峰这片土地上,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基层党员的赤诚和坚守。
青峰镇是果茶大镇,全镇共有果茶面积2.1万亩。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加工设备落后、制茶技术不高是制约茶场发展的瓶颈问题。当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员的高德珍天天忙在地头,指导茶农改变除草、施肥方式,到了制茶时期,更是没日没夜的待在炒茶房里,直到杀青、揉捻等每道工序都无差错完成后才去休息。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青峰镇的“张家河毛尖”、“青峰毛尖”在1997年的十堰市名优茶评审会上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多年来,高德珍始终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作为服务三农、服务群众的重要工作,每年进行新品种试验3至5个,推广先进技术3至4项,先后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干籽直播、小麦油菜轻剪栽培等先进技术推广。她还组织成立了青峰镇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服务全镇26个行政村;坚持为贫困户免费送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跟踪开展季节性农事指导、结对帮扶和公益志愿服务。她的脚步遍布青峰的山山水水,她本人也深得群众的信任和喜爱。
2016年10月,由于岗位需要,高德珍被调整到青峰镇政府任党委委员、副镇长一职,分管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岗位、新挑战,“三农情怀”依旧。“只是岗位变了,我的工作还是服务三农、服务群众。”高德珍始终在工作一线忙碌着。
围绕产业扶贫,她通过充分的考察调研,结合各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贫困户发展意愿,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卧牛观村的山场、土地资源丰富,村书记张启龙带头发展养殖业已颇具规模。产业发展有资源、有经验、有政策,关键就是要抓落实。高德珍与村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作动员、讲政策,落实“四子”资金,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如今,全村发展白羽乌鸡24000余只、秦巴黄牛546头、食用菌30万袋、烟叶850亩。
面对脱贫攻坚,有压力,更有动力,高德珍信心满满地说:“按照全镇“三条沟三条线”的产业扶贫格局,今年我们将在各条产业带中,力争实现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率超过40%,产业脱贫覆盖率达95%。”
结对帮扶用真情。楼房村7组的杨万成是高德珍的联系户,去年家里孩子读书、搬迁建房等难题已经解决。高德珍前不久又为他家送来66只白羽乌鸡,鼓励他们发展产业致富。在她的帮扶下,峪坪河村的王辉今年发展中药材产业5亩,胡志明发展黑木耳50架……
天道总是酬勤,高德珍的付出为她赢得了荣誉,她先后荣获“湖北省学以致富标兵”“十堰市先进工作者”“十堰市四双帮扶先进科技特派员”“十堰市最美共产党员”等称号。但高德珍从不骄傲自满,她像饱满的稻穗一样心中有“米”越是低沉,她深爱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