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特约记者况建斌 通讯员柯勇 报道:鲜嫩的樱桃如何远销北上广深、成为一个村的致富产业?日前,笔者采访了围绕一颗樱桃尝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一代农民——房县樱桃王李建明。
毅然返乡种樱桃
诗人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李建明的乡愁却是一颗小小的樱桃。
年轻时,李建明南下打工,在广东东莞从业务员干起。因勤劳肯干,他很快晋升为业务经理。后来,他自己开公司,当上公司法人。可他常常感到迷茫:自己不愿过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村生活,可繁华都市的城里人却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乡下水果、蔬菜情有独钟。
困惑的李建明仔细梳理后发现:自己天天在车水马龙的城里打拼,而徘徊时间最多的竟然是泥土气息浓郁的农产品市场。“我总是在梦中梦见家乡的樱桃树和鲜艳诱人的樱桃,醒来后满嘴都是樱桃味儿!”
2011年,李建明说服妻子告别繁华的大都市,毅然返回家乡——房县城关镇八里望村。
“在大城市没有归属感,是家乡的樱桃召唤我回来的!”面对众多人不解的眼神,李建明解释道。
没有想到,正是樱桃情结成就了李建明的二次创业。
弃旧推新创品牌
“樱桃好吃树难栽。要想种好地,种出高效益,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李建明说。
经过一番调查后李建明发现,村里种植的是汉江樱桃系列品种,果实小、存放期短,外观浅黄,不吸引眼球,是鸟儿的最爱,风吹易掉落果实,严重影响果树的效益。
李建明不声不响跑遍与八里望村同纬度、气候相近的地方,寻找优质樱桃品种。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他对一种大樱桃一见钟情。他找到出产这种大樱桃的种植基地,拜种植户为师,无偿干活,只为学习樱桃种植、管护技术。
学习归来,李建明经过测土配方、试验嫁接,终于培育出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新品种——八里旺樱桃。与本土樱桃相比,八里旺樱桃果实饱满圆润、个头硕大、肉甜汁多、色泽鲜红,在常温下可存放5天,成熟时间比普通樱桃提前10天左右。
2014年,李建明的八里旺樱桃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平均每公斤售价比本地樱桃高2至3倍。“吃一口八里旺樱桃,幸福都满溢出来了!”品尝后,消费者纷纷为八里旺樱桃点赞。
“要把好东西分享出去!”2014年,李建明承包村里30多亩土地,筹资20万元,在银行贷了50万元,建起樱桃生态种植园。他注册八里旺樱桃商标,成立八里旺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与30余户樱桃种植户、贫困户抱团发展,做大樱桃产业。
要让樱桃“走出去”,必须解决包装、运输、储存、销售渠道等问题。李建明与合作社社员一起,前前后后制订许多方案,尝试过许多种包装材料。最终发现,采用竹编小篮装新鲜樱桃,每份1至2公斤,三天内可保持樱桃自然的色、香、味。用这种包装,既通风透气,又便于储存,还可提高产品的档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016年,八里旺樱桃被运到武汉,一份售价达100元,这成为当地的“头条新闻”。
销路决定出路。目前,八里旺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达50多户,樱桃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亩均效益超过15000元。
深耕细作广示范
“李总,我的1万公斤樱桃可不能少哇!”4月26日,八里旺樱桃还没上市,十堰佰昌集团有关人员打来电话,向李建明确认预定的樱桃数量。“今年,线上线下的订单超过5000份,主要是河南、江西等地的客商预定的。”李建明说。
去年干旱,今年雪、霜、雨、风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对樱桃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但李建明的八里旺樱桃却以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好,长势和效益远高于本地老品种樱桃。
“掌握种管养护技术是樱桃种植的关键,但种樱桃致富的金钥匙在根上,必须从种苗抓起!”2015年,李建明改变传统的粗放式樱桃种植方法,在房县红塔镇塘溪村、油坪村分别流转50亩、26亩土地,建设高标准樱桃示范园和种苗基地。今年以来,仅出售优质的八里旺樱桃树苗,李建明就收入40多万元。
“下一步,我们要制定一套樱桃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生产;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进行产品深加工,开发樱桃酒,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冷冻保鲜技术,把樱桃销到北上广深;在做大做强做响八里旺樱桃品牌的同时,串联农耕体验、生态垂钓、户外运动、农家休闲,真正达到春赏花 (欣赏樱花)、夏摘果(采摘樱桃)、秋观景(观光旅游)、冬看雪(观赏雪景),果农一年四季都能持续增收!”荣获国家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李建明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