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礼江
2016年1月,因带队年度目标考核,我首次来到万峪。漫步集镇街巷,青山绿水间新楼幢幢,白墙片片,依山而筑,逐绿而居,一幅生态好、村庄美、百姓富的山水画卷铺展开来,这是我没想到的。记忆中的万峪,是上世纪90年代末,我刚上班时的“万峪精神”,是一幅幅人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兴山、治水、修路的场景,是一幅幅人们轮大锤、打炮眼、挑巨石的画面,这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追梦歌、小康梦,那些筚路蓝缕的人们,曾带给很多的感伤与感动。
临近中午,随着一声炮竹响起,宁静的山城一下子热闹起来,鞭炮声、鼓号声、喧闹声此起彼伏,足足一个多小时。书记杨奎说,近年来,农村物质条件改善了,不正之风也在滋长,结婚、过世、乔迁、开业、升学、祝寿、庆生、满月、住院及其他名义的婚丧喜庆活动泛滥成灾,老百姓不堪重负、不胜其烦、欲罢不能、叫苦连天,县乡村必须联动起来,下大力气加以整治。
这让我很是触动,在“万峪精神”的发源地,人情歪风成为“公害”,其它地方可想而知。据当地干部分析,人情歪风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富了,炫富、攀比心理作怪,另一方面是因为心灵生活缺失,群众精神生活、亲情友情表达缺“尺子”。
回到县城后,我立即着手研究起草房县人如何过红白喜事的实施意见。根据万峪“灵感”,我打破社会风气治理的传统视角,以“破”为主转向以“立”为主,锁定“重情轻利、崇俭尚简、有序有德、健康文明,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的人情新风”靶向,配套11项规矩、6大实践载体,最终形成了《关于叫响做实婚丧喜庆“人情新风”的意见》。文件经宣传普及,立即引发热议、广受好评,群众拍手称快。房县倡导“人情新风”的做法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伟年的好评,亲批全省推广。县委书记蔡贤忠为人情新风点赞,并在朋友圈为此代言。
6月,我第二次来到万峪,乡长周诗兵陪同调研。此时的万峪更加空灵、清秀,县委提出的“忠孝礼义信简俭平顺和”十字诀,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的纪律规矩,在路灯杆、广场、机关、山墙……,随处可见。周乡长介绍“人情经”,在普遍号召、制定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把食药监干部、村书记、红白喜事理事会长、农村“知客”武装起来,要求违规喜事不参加、不主持、不上礼,一下子从源头上把婚丧喜庆“卡”住了。
旱田村贫困户李某5月份喜迁新居,准备请村书记当“知客”,村书记告诉他,乔迁是喜事,但按村规不能办酒席,也不能受礼,同时,作为贫困户,更不能大操大办,李某随即取消了宴请。接下两个月内,该村50多个贫困户喜迁新居,都没有宴请。
中午,在乡政府机关食堂就餐,再也没有听到街道上的鞭炮声。周乡长说,原来我们心中也没有底,从结果来看,人情风和其它工作一样,只要干部去组织,就会有效果。
8月11日,万峪河乡党委宣传委员王瑞给我打电话,反映该乡栗子坪村贫困户王某不听劝阻,执意要举办“升学宴”30桌,问我怎么办。
万峪人情新风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县具有广泛的示范效益,绝不能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我当即到法治办咨询,法治办回复依然是用好村规民约,以教育引导的方式加以解决。
与乡党委书记钱世威电话沟通后,我们作出了三项决定:第一,乡村干部继续做工作,力保当事人守规简办;第二,县乡村同时发布红黑榜,守规进红榜,失约进黑名单;第三,利用村规民约限制其享受扶贫政策,视情节直至取消。
8月12日一大早,我安排县文明办干部赵军带电视台记者直抵栗子坪村王某家中,当时的计划是守规作正面宣传,否则作曝光处理。中午王某未办酒席,记者打算返回。刚走不远,一村民反映,王某晚上会待客、办酒。于是,记者原地蹲守,直到晚8点,王某依然没有宴请。见此情景,我安排记者返回县城。13日下午,我通过电话了解到,王某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分三次宴请宾客11席,已经严重违规。
按照原计划,县乡村分别发布人情新风红黑榜,将王某纳入黑榜,打入黑名单;同时,万峪乡政府依规取消了王某大学生助学金,在乡内外、县内外产生了广泛的警示作用。
由“8.12”万峪人情风提出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贫困户拿扶贫款大操大办、挥霍浪费,情何以堪?万人大搬迁,家家都办“乔迁宴”,情何以堪?
基于如上思考,我连夜起草,并报请扶贫指挥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婚丧喜庆人情新风的紧急通知》,要求在人情新风建设中,纪律规矩要执行到位,方法措施要精准到位,责任主体要落实到位,首次将人情新风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实行文明创建“一票否决”。
如今,人情新风的“万峪星火”已在全县“星火燎原”,成为“十字价值观”的实践载体,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正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人们告别“人情债”,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过上好日子。
时光荏苒。在脱贫攻坚两大历史节点,万峪人创造了“万峪精神”,开创了“人情新风”。“万峪精神”向自然开战,表达不屈斗志,“人情新风”向顽疾开战,反映美好追求,前者强调苦干实干,后者强调勤俭创业。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要求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作者房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