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策星
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熟读孔孟之书,提出了“十字”县风:“忠、孝、礼、义、信、俭、简、平、顺、和”。这十字虽短,言简意深。
据房县志,早在汉唐(公元前25年-220年),房县已享有“忠孝名邦”盛名。忠有尹吉甫,孝有黄香。几千年的传承和发扬,“忠孝”已经成为房县血脉相融的地域文化。
孔子最早提出“三纲五常”,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孟子提出“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说君臣之间有礼仪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这五伦关系成为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孙中山先生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重视倡导“穷本溯源”,要恢复民族的地位,就要把固有的好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再是“和、平”。即“八德”。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历史圣人贤君都为治国强民而呕心沥血,为的是让百姓过上平安、富裕、安静的好日子。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有史以正君道。家有谱以明宗法,合族姓传德行。区别贤愚。家道以正,正家者定天下之大法也。”即“家齐而后天下治”。
“十字”县风,贵在“忠、孝、礼、仪、信、俭、简、平、顺、和”即是治县之本,也是齐家之言。
据说县里一位退休教师周良喜把“十字”县风家训编成了歌、谱成了曲,准备传唱,扬我“忠孝名邦”之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