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八大模式” 助推精准扶贫-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实施“八大模式” 助推精准扶贫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8日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秉承“精准扶贫、产业支撑”的发展理念,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市委、市政府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和精准扶贫支持发展产业的政策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三年总体脱贫、五年同步小康,奋力走在全省精准扶贫前列”的奋斗目标,打绿色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食用菌、核桃、中药材、山羊、茶叶、蔬菜、大鲵、烟叶八大特色产业,综合施策,着力开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劳务扶贫,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和贫困户造血功能,总结探索出了以市场主体带动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园区+”、黄酒产业“统分经营”、中药材产业“租金+薪金+股金”、山羊产业“四包”、产业扶贫“双带”、茶叶产业“租包结合”、魔芋“借种还种”等“八大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酒香农庄家家乐
  ——土城镇黄酒产业“统分经营”模式

土城镇土城村以黄酒龙头企业和黄酒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统分经营”模式发展黄酒产业,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统”就是由公司及合作社“统一原料供应、统一生产工艺、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购销推广”。“分”就是农户分户酿造黄酒,分户储藏,入股分红。为解决生产黄酒资金困难,政府给每个贫困户贴息贷款5万元,使用期限两年。同时,合作社成立基金担保协会为农民担保贷款,按照1:10放大贷款,用以贫困户发展黄酒产业。2016年该村可销售黄酒1000万斤,实现产值1亿元,人均增收可达到5000元以上,预计可带动70户平困户脱贫。 

一“药”引得百花开
  ——军店镇三溪沟村中药材产业“租金+薪金+股金”模式

流转土地挣租金。吸纳三个村1200户流转土地,土地租金每年每亩100—700元,平均每户年可挣得土地租金2000元;资金入股挣股金。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入股,每一贫困户按3000元;入园打工挣薪金。中药材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民土地流转后到基地打工,按月领取工资,由地地道道的农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每人每天工资标准60元,劳动力年均收入15000元,公司每年支付农民工资350多万元。该基地目前已发展中药材8000多亩,年产值1.5亿元,每年可带动250余人就业。预计今年可带动210户、680人实现脱贫目标。 

深山菇香海内外
  ——土城镇龙坪村食用菌产业“园区+”模式

园区+合作社。2014年,引进企业组建占地面积100亩、年生产菌袋80万袋的食用菌园区。组织59户食用菌种植大户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园区+股份制。入股农户由园区统一生产菌袋,菌袋成熟后售给农户,出菇期间由园区提供场地、大棚等设施,农户只负责管理、采摘,产品由公司销售,农户生产“零”风险。园区+金融。以合作社资金为担保基金,由农商行按10倍放大贷给农户,已发放贷款150万元。园区+互助社。成立农户互助社,生产互帮、安全互照、技术互学、贷款互保。预计,2016年入园生产食用菌和入园打工的贫困户中有52户实现脱贫销号。 

特色养殖奔富路
  ——青峰卧牛观村产业扶贫“双带”模式

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卧牛观村党支部书记张启等一批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又包联1—2户贫困户,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目前,全村32户发展烟叶、15户集中发展袋料耳菇、21户养殖山羊、41户养殖乌鸡。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采取“党员干部+能人大户+贫困户+合作社”模式,按照“地种烟叶、山养牛羊、空场栽培耳菇、屋旁喂乌鸡”思路,引领全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鸡苗、母羊及种养技术,辐射带动全村80%的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到目前为止,已有68户、240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百花芬芳蜜自甜
  ——上龛乡蜂蜜产业“直通车”模式

上龛乡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组建了两家蜂蜜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制定扶持政策直达到户,对有意愿养蜂而缺少资金的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蜂箱10个,并对养蜂大户实行奖励。驻村帮扶单位筹集资金10万余元,为31户贫困户购置蜂箱310个,定向帮扶贫困户发展养蜂。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野生蜂蜜知名度,使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大中城市。2016年,全乡蜂农达596户,养蜂8416箱,年收入可达600万元以上,预计年底可使310多户、1240多人通过养蜂实现脱贫。 

绿茶香飘满眼春
  ——窑淮镇三岔村茶叶产业“租包结合”扶贫模式

按照“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两轮驱动的发展思路,依托市级龙头企业——房县神农贡茶业有限公司,采取“租包结合”方式,带动贫困户扩大茶叶基地发展规模。“租”就是公司从农户手中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赁土地,租赁后公司统一品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包”就是公司以每亩550元的价格将统一种植的基地承包给农户管理,待茶园见效后,基地再交给公司统一经营,按照“租包结合”的模式,目前,全村有142户、530人租包土地460亩,贫困农户不需外出打工,每年每亩可创纯收入1050元。 

赶着羊群奔小康
  ——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四包”养羊模式

包技术。对合作社养殖户实行“统一防治技术、统一供应疫苗、统一驱虫、统一阉割、统一饲养管理”服务;包供种。对资金困难的养殖户,合作社以“投母还仔”方式向养殖户提供母羊,生崽等他养殖收益归养羊户所有;包饲料。精饲料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配方、以成本价统一供应给养羊户。青饲料由合作社收购农作物秸杆,经过揉丝、青贮、打包、存放后,以成本价供应给贮料不足的养羊户,保障饲料充足;包销售。合作社与山羊经纪人签定购销协议,售羊收入全额向养殖户兑付,合作社不收取任何利润。预计今年全村有21户、83人通过养羊摆脱贫困。 

“魔”力四射富乡邻
  ——军店镇中村村“借种还种滚动发展”模式

九方魔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市级龙头企业。为做大魔芋产业,县蔬菜办扶持公司100万元在军店镇中村村建立500亩魔芋种繁育基地。公司采取“投种还种”模式,带动贫困户滚动发展。公司负责每年扶持500户种植魔芋2000亩,5年发展10000亩。对扶持发展的贫困户,公司包投种、包技术、包按保护价收购。目前,公司已带动军店镇中村村、并辐射带动周边化龙堰镇汤峪、桃园、高桥等村发展魔芋2000余亩,预计年底可带动245户、978人当年脱贫。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