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镇地名的来历源于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因这里生产贡米,乾隆前来视察,见这里景色非常优美,欲在此建一庙观。民工们挖地基时发现了大石块,撬开大石块后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一片金光闪闪、伴随着仙乐阵阵,一只白鹤缓缓飞出在天空盘旋鸣叫,乾隆大喜亲笔题写“福寿仙境”四个字挂于庙观中,这个庙观就叫白鹤观。另有传说,往日白鹤观盖庙修建屋基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板,竖起来觉得好像是一个白鹤子飞起来了,那个地名就叫白鹤观。
据有关资料记载,贺龙解放房县时就在此地战斗过,当地还留下了这样的民谣——白鹤观前飞白鹤,贺龙领兵从此过,登上盘山挥挥手,红旗插遍全中国。现在每年春夏之交就有一群群白鹤飞来在此筑巢做窝繁衍生息,人们认为白鹤栖息之地定是风水宝地纷纷迁移到这里居住,就把这块白鹤栖息土地叫做白窝。那为什么这个地方后来又叫白鹤呢?这其中又经历了几次行政建制的严格。
解放初现今的白鹤镇属于长胜区,1975年4月3日从长胜区分出为白窝公社,1984年撤社并区时,白窝、高枧、红塔合为红塔区,1987年9月6日红塔区又分为白窝乡、红塔乡,白窝乡下设石堰、白窝、双河、三树四个管理区,2005年经省民政厅批准正式更名为白鹤乡,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白鹤镇。经过历史的不断沿革,如今的白鹤镇东临青峰镇,西连红塔乡,北接土城镇,南和城关镇、红塔乡隔河相望,处于武当山、神龙架、宜昌三大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地。全乡辖14个村,总人口31062人。
近几年来,白鹤镇立足区位优势围绕工业富乡、产业复明、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思路采取特色带动,交通拉动,巨资触动,城乡联动的四轮驱动的发展措施使乡域经济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以蔬菜、药材、食用菌、山羊、肉鸡、肉牛大鲵为主的种植产业带和特色养殖板块已成气候。一个个科技村、生态村、沼气村、专业村不断涌现。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2.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547元。丰厚的人文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白鹤镇内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境内有省内最大的古汉墓群遗址,又是闻名遐迩的贡米之乡,更是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之乡,古今文化交融相得益彰借得东凤吹春雨,前空望向更峥嵘,伴随着十一五发展的东风,白鹤镇正展开腾飞的双翼展翅高飞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