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郑云平报道:为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从今年秋季开始,城关镇联观小学通过“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结合,梯级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打造礼仪环境文化。该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合理绿化,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绿;教室的墙报、黑板报、橱窗及在校园显要位置以各种形式宣传礼仪知识;教学楼按照学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设计有关的文明礼仪的宣传画、短文、诗歌、谚语、名言等,随时提醒学生知礼仪、讲礼仪的好习惯。
形成礼仪校本文化。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礼仪教育读本》,内容涉及“仪态仪表礼仪、尊师礼仪、课堂礼仪、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方面。将“进校礼仪”、“校园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内容纳入教材内容,使礼仪教育入脑入心
开展礼仪活动文化。结合教师节、父亲节、清明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演讲、征文、回家感恩父母、在校感恩老师等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结合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体验性实践活动系列活动;开展志愿清扫街道、烈士扫墓、去敬老院尽孝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文明素养。
形成礼仪精神文化。学校坚持“文明班级”和“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将礼仪教育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形成礼仪常规,坚持班级一天一评比、一周一小节,学校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表彰。通过系列礼仪教育的开展,乱扔乱涂的现象减少了,骂人打架的现象没有了,服饰整洁、言谈举止文明,见面热情招呼的学生多了,评价优秀比例逐步提高,行为习惯明显好转。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从而实现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