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郑云平 王群华 报道: 房县天明小学于2015年元月整体搬入新校区后,对学生食堂进行提档升级,配备了标准化餐桌椅,装备了希望厨房设备。食堂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在校就餐学生1400人。2015年6月,学校被房县教育局、房县食药局推荐为“省明厨亮灶工程示范学校”。
健全机构 完善制度 打造规范食堂
健全管理组织。自创建工作启动以后,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后勤处具体负责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后勤主任专门具体抓日常工作,安排了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食堂食品卫生专职管理员,按规范配齐了采购员、保管员、卫生管理员和监督员,形成了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监督到位、评价科学的食堂管理体制。
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后勤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安全公约》、《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10多种规章制度。每学期和从业人员签订《食堂安全责任书》,明确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使食堂管理有章可循。
优化结构 完善设备 打造阳光食堂
创建“明厨亮灶”。本着科学适用、提档升级的原则,学校于2015年6月对原来设计的功能用房进行了升级优化,把把原来设计的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区之间的隔墙改成了90m2透明玻璃幕墙,将面点间和精加工间增加了玻璃隔断。在后厨粗加工区、切配区、洗消区、主副食库等关键部位关键区域一次性安装高清摄像头11个,在就餐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影像对食品的加工过程时时显示,时时监管,实现了食品远程监控无盲点和全覆盖零距离监管。强化了加工人员自律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规范了操作流程。
完善设施设备。安装了新型双台节能柜、单头电磁大锅台、不锈钢抽油烟设备、灭蝇灭蚊设备,配齐了餐桌、餐具,装备了消毒设备,完善了“三防”设施,全面实现了厨房墙面瓷砖化,餐具、设备池等不锈钢亮化,使得加工、消毒、消防设备俱全。有规范的粗加工间、清洗间、切配间、烹调间、备餐间、消毒间、原料厂库、更衣间、洗浴间等功能用房,为师生提供了洁净、舒适、优美的就餐场所。
规范过程 强化监督 打造满意食堂
严格日常管理。在食堂管理上,学校实行“四定”、“四” 把关。即:定人,指定一名领导干部专门负责食堂的日常管理;定责,每个班级由一名男老师和两名女老师组成早餐组,负责指导学生吃饱、吃好;定帐,建立食堂台账,认真记录原料采购;定培,食堂从业人员每半年培训一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把采购验收关,大宗物品定点采购,出入库由采购员、保管员、证明人登记签字;严把服务质量关,认真估算学生就餐人数,杜绝出售剩菜剩饭和变质食品,确保饭菜卫生、安全;严把餐具消毒关,食堂统一餐具,一日三餐消毒,详细记录消毒时间、消毒方式、消毒人员;严把食品留样关,餐前对食品留样,留样食品保存48小时,并作好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规范加工流程。学校严格实行“粗加工——细加工——精加工”的工作流程。在粗加工与切配操作时,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分池清洗干净,必要时消毒处理。切配好的半成品与原料分类分开存放,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对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做到烧熟煮透,对于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在冷却至10℃至5℃以下后再冷藏,并加贴标签。
强化监督考核。学校常年聘请镇卫生防疫站的同志做食堂管理的义务监管员,定期对食堂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加工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开展“最美厨师”月评选和上墙形象展示活动;校伙食管理委员会每月定期对食堂的饭菜质量进行满意度测评,其结果作为对食堂工作的奖惩依据。学校政教处把学生就餐行为纳入班级量化管理内容,不断规范学生就餐秩序和行为,就餐中培养良好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
一年来,学校坚持两公开、两承诺,实现了食堂信息全透明、流程监管全覆盖、供餐质量全评价、食品价格全公开。通过发问卷调查,学生对伙食质量、价格、服务质量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