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数 定项目 立规划-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摸底数 定项目 立规划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通讯员 况建强

    24日一大早,房县能源办、文联和五台乡、村干部联合组建的扶贫工作队一大早就来到了五台乡金牛寺村,开展“摸底数、立项目、定规划”为主题的精准扶贫大走访调查摸底活动。

    工作队随着村支部书记刘志华一行首先来到了住在金牛寺村一组刘义江家,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刘义江开始介绍情况,他现年63岁,全家6口人,妻子艾楚英,长年多病,平时老两口在家种地、养猪;儿子刘志平40岁,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长年在外金矿上打工,妻子吴太会就在县城租房,做饭、接学生,照料读初中和小学的两个子女读书。扶贫工作队长翟雪飞问道:“怎么不到本乡读书?”艾楚英插话道:“这里距乡小学远,又没有中学,孩子小,不放心,乡里的教学质量也跟不上。”接着她给我们算了一笔收支帐:儿子打工除开路费、生活外,一年能寄回来11000元,家里6.1亩土地,种庄稼、各种惠农补贴、养鸡猪等收入是4000元,全年总收入1.5万元,生活费开支要13000多元,买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经营性支出要1800元,交农合、农保、医药费等支出要5000多元,两个孙子在外读书及租房照料费用需要2万元,全年合计支出共计4万元。这样算起来,全年还差2.5万元,“主要靠吃老本,不够就向亲戚朋友借一点。”当工作队问起以后的发展打算时,艾楚英说道:“家里虽然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子,还能够遮风挡雨,现在不打算新建,没有致富产业,主要收入还是靠打工,等学生不读书了就好了。”看起来艾楚英还很乐观。

    告别了刘义江家,工作队向同村的常大发家走去,村书记刘志华一边走一边介绍,常大发是村里的低保户,全家两口人,老两口现年都已经70多岁了,长年多病,每年光医药费都要2万多元,没有劳动能力,原来的房子已经倒塌,无房,靠租房居住,原有3亩地都已经退耕还林了,每年有400多元退耕还林款,现在主要靠国家救济。走进常大发家,扑鼻而来的是一种霉味,屋子里只有一张小桌子和几把三条腿的椅子,只听有人在屋子里面哼,“常大发,快起来,有人看你来了。”刘志华冲着屋里喊道,抖抖擞擞的又过了好一会儿,常大发才爬起来,他的老伴还躺在床上,“唉,没办法,也没地方坐。”常大发很难为情,“你家里还有啥人呀?”“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还有一个老伴,长年卧病在床,不是国家照顾,我们两个老骨头早死了。”“以后有啥打算?”“我们现在除了能勉强摸索着做饭吃外,啥都做不了,啥打算,等死呗!”交谈过后,我们和常大发一起照了一张像。

在另一个村,家住红场村白果树沟的李志萍对前来走访的干部说道:“这个地方原有8户人家,现在只有我们3个老年人在,其余的人要么搬走了,要么就在外地打工,自己家里户口上有7个人,3个儿子,2个儿媳妇,1个孙子,其实2个儿子都已招赘出去,常年只她1个人在家,平常也指望不上,也不能全怪孩子们,生活条件差,我们这一辈子就算了,儿子党天强常说‘爷爷结婚要半头羊,父亲结婚要半头牛,哥哥结婚要半条命’,如果他们不在外地生活,连媳妇都娶不到。”“如果政府补助一点,你们想过搬家吗?”“咋搬?生活了大半辈子,也习惯了,你看这里有山有地,搬到别的地方也生活不了,除开这里通路了,看孩子们的意愿,我们老年人就算了。”

宣传扶贫政策、精准识别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措施,通过工作队半个月的走访,共走访困难群众700多户2000多人。

“三年脱贫,五年同步小康”。时间就是命令,质量决定成败。全乡6782079人贫困人口,其中2139人低保、168人五保,如何脱贫奔小康是摆在五台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诚如乡党委书记肖国华在95日脱贫奔小康督办会上所说:“我们要用心干事,现在社会倒逼干部、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质量倒逼责任,我们要采用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实施“大搬迁、大产业、大保障”三大战役,围绕“产业开发、生态搬迁、保障兜底、医疗救助、助学扶智”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计划,咬定青山不放松,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切实解决居民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实在困难,科学编制精准扶贫作战图,确保按时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