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清斌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节节深入。1937年冬,许荫民、张云冕、许承宙等房县旅汉学生十余人,组织抗日救亡宣传团,千里长途,沿途宣传,返回房县。
1938年春,共产党员雷天明回到房县,与许承宙在城郊学校及居民中教唱抗战歌曲及话剧演出。那时,当地群众渴望知道抗战消息,而外地报纸,以交通不便,辗转传递,颇费时日。有鉴于此,房县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成立后,即着手筹办《抗战日报》。报纸篇幅为16开。许荫民、张云冕、雷天明主持编辑出版。《抗战日报》是房县有史以来第一张出版的报纸,它的诞生,使山城人民耳目一新。
报纸以报道抗战消息和国际新闻为主要内容,以激励人民爱国热忱,动员人民抗战为宗旨。消息来源,则商请县无线电台台长朱韩修义务供给,如朱有时太忙,则由医生屈子昭用耳机收听广播供给。
报纸发行之初,日销200份左右,订阅户主要为城关、下店镇、青峰、大木等镇市,后来发行量增到400份左右,发行区域扩展到郧县(当时八区专署所在地)、竹山县等地。
抗战宣传,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揭露阻碍抗战的社会黑暗面;在封建势力把持下的房县,也就决定了《抗战日报》在工作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不怕阻力甚至承担风险地进行斗争。
房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兼县教育科长陈存浩,在县作威作福,到处伸手要钱,惹起了许多有正义感者的愤恨和蔑视。1938年五六月间,《抗战日报》在掌握确凿事实后,便在报纸上登出了陈存浩的聚赌丑闻,给这位权势人物当头一棒,陈存浩对《抗战日报》自然极为仇恨。随后,《抗战日报》又多次刊登揭露房县国民党政府买卖壮丁等丑闻,读者高兴,县政府却十分狼狈。县长邱仲川、陈存浩两个权力在握的人对动员委员会的人及《抗战日报》恨之入骨,然而经过几番较量失败之后,他们自感威信扫地,不久便都离开了房县。
接邱仲川县长任的是湖南攸县人徐硕俊,此人对《抗战日报》比较宽松,但接任县党部书记长的陈松却不一样。到房县后,他暗中放出谣言,说《抗战日报》是共产党操纵的报纸,并向第八区专署告状。从此,《抗战日报》处境更加险恶,编辑人员也随时面临被迫害的危险。
1939年农历八月五日,徐硕俊秘密通知程松卓先生说:“刘(翔)专员已密电县政府暗中监视张云冕,让他赶快走,免遭危险。”张云冕即于翌日离开房县,前往川黔。雷天明随后也前往老河口等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抗战日报》至此停刊。
《抗战日报》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它始终保持当初创刊的宗旨,积极宣传抗日思想,打击阻碍抗战的社会黑暗面,动员人民参加和支援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为县史志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