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三年除夕,二零四师六一一团迫击炮连,入营接受训练的全体房县知识青年志愿军(124人),在万县后马乡合影。(房县档案馆提供) 1944年秋,日寇打通湘桂路后,猖狂向我大西南进攻,国家已处于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重庆政府组织全国知识青年从军委员会,发动全国知识青年和公教人员从军,并拟赴印度接受美军装备和训练,故定名为青年远征军。
房县县长项丽源、三青团干事长宣博熹接到指令后,积极着手筹备,成立房县知识青年从军征召办公室,并于11月中旬在房县体育场召开房县知识青年从军动员大会。
房县虽地处鄂西北大山区,原为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和知识青年都具有爱国热情。动员大会以后,纷纷报名,踊跃参军。除第八师范、县立中学的青年学生外,还有第八师范教官宋哲先、县立中学音乐教师屈渭宾和房县县政府督学唐树祥等公教人员报名参军。总共报名的有150余人。经过体格检查和年龄审核,除去超龄和有病者外,符合征召标准的知识青年有124人,与11月下旬在房县河南馆集中。
随后,宋哲先教官和屈渭宾老师带队从房县出发,道经兴山至香溪,溯江而上,直抵四川万县,到二0四师师部入伍,由房县去的青年分别编入该师六一一团和山炮营,接受军事训练。
1945年八月,青年军训练已达到原订计划,蒋介石曾亲赴万县检阅军二0四师,准备检阅后将二0四师调赴抗日前线。八月十日,突然接到日本投降消息,调动计划中止。
日本投降后,抗日名义已不复存在,青年学生要求复员,回校继续读书,社会舆论也予以支持。蒋介石想把青年军作为蒋经国的政治资本,迟迟不予复员。为了安抚青年学生,下令让青年进行半年预备军官教育后,再行复员。直至四六年五月,第一期青年受训结业,又组织复习一个多月的功课,到六月才开始复员。房县去的青年军,一部分回本县工作学习,一部分仍留青年军,后来辗转到了台湾。
房县青年军是在国家处于最危急最艰难的紧要关头,响应号召,投笔从戎,请缨杀敌的。虽因日本投降,未同敌人实际战斗,但其实际行动,已具体表现了真诚的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赤子之心,也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