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何玲玲 报道:在花甲之年,他毅然挑起家庭重担,比常人又多奋斗了20多年。历经苦难还不忘帮助别人,被村民称作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他就是中坝乡龙驹山村老人熊发强。
熊发强,1933年生。早年,老伴和儿媳接连病逝,留下残疾儿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孙子,家庭的重担落到了熊发强一个人身上。几年后,8岁的大孙子意外淹死,6岁的小孙子又查出脑瘫。六旬的他在经受这一连串的打击后没有退缩,四处筹钱求医为孙子治病。经过几年治疗,小孙子的病情大有好转,生活基本自理,但时常还会犯病。对此,熊发强已很知足,他说只要他活一天,就会照顾儿孙一天。
为了照顾这个残缺的家庭,他成为创业能手。没上几年学的他又无一技之长,年过六旬还走村串户给人补锅碗瓢盆。他平时还坚持练书法,过年的时候就靠写春联来补贴家用。尽管如此,这些钱应付家里的日常开支和医药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又自学了刻碑。刻碑是个力气活,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吃这苦,可他硬是做了起来,一干就是20多年。
乡里人都说熊发强是爱操劳的人,更是个大善人。遇到困难家庭,他就免费帮人补锅碗瓢盆、写春联,甚至用仅有的积蓄来资助他人。
2004年8月,是莘莘学子们收获的季节。收到录取通知书本该是高兴的一件事,可下坝村的邓大陆一家却在为两个孩子上大学和技校发愁。面对一年近万元的学费,家里合计一下也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两个孩子也懂事,争着要出去打工把机会留给对方。熊发强在无意中听到这件事情后,找到邓大陆对他说:再穷再苦,砸锅卖铁也不能让孩子放弃学业,错过读书的机会就是一辈子遗憾,并表示愿意拿出自己不多积蓄800元。周围的邻里们看到这一幕,也被感动得纷纷你一百、我两百的凑起来。就这样,两个孩子如愿以偿的上了学。如今,两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中坝村张云秀的儿媳因不堪贫穷,几年前忍心扔下了当时刚满1岁的女儿。孩子的父亲本身有残疾,但为了维持这个家选择外出打工,女儿就交给她奶奶照看。为了孙女上学方便,奶孙俩几年来一直住在下坝村廉价的出租屋里。张云秀老人除了照顾孙女,平时就拾些垃圾来卖。一次,奶孙俩好奇来看熊发强刻碑,熊发强在聊天中得知了她家的遭遇,当即拿出了400元,让张云秀给孩子买些营养品及学习用品。老奶奶没想一个不熟悉的人,竟然这样大方,感动的一时哽咽。然而,这位乐于助人的老人熊发强却数十年都住在租来的一间破旧土房里,一直是粗茶淡饭,衣服缝缝补补后再穿,每年还不忘给儿子和孙子添两件新衣服。他除了是父亲,爷爷,更像一个母亲一样给了孙子第二次生命。
像这样的好事他还做了很多。他甚至都忘了别人的名字,也不记得到底帮了多少人。现如今,熊发强已经83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前几年就被查出患有脑梗塞、糖尿病、劲椎病。可他总是说,等身体好些了还要继续干,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得撑着,现在党的政策好,自己也享受到政策补贴,行善的路会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