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今日房县网讯 记者 王玮 报道:29年坚守大山深处的教育工作者殷自旭,践行生命相托、分秒把握的急诊科医务工作者雷禹,致富不忘反哺乡亲的民营企业家王斌,与其他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平凡好人一样,他们用饱蘸真善美的心灵之墨,用无数感人的义善之举,书写凡而感人的事迹,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日,我县举办2015年度房县好人榜一季度榜单发布仪式,对孝老爱亲好人郭宝菊、李远贵、宁永翠、张吉典,助人为乐好人赵伟、王斌,爱岗敬业的王平、雷禹、殷自旭,共9位房县好人进行表彰。
发布仪式现场,全县各级文明乡镇、单位、社区等负责人聆听了好人事迹报告,他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使参会者学习了好人们“鲜活的”价值观、接受了“面对面”正能量传递,得到了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自房县好人评选活动启动以来,我县各级各部门深入挖掘、推荐了一批传承中华美德、体现时代精神楷模和身边好人典型事迹,经群众推荐、资格审查、评审票决等程序,评选出了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好人榜的发布,为我县常态创建三级文明城推动精神层面“五个房县”建设汇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会后,参会单位还进行了2015年文明创建工作培训。
为好人颁奖
助人为乐好人 赵 伟
赵伟,男,生于1980年12月,房县门古寺镇东河村村民,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助人为乐好人)。
赵伟做好事上瘾,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干什么,就用什么帮助他人。他先后建立“爱心热线”,开通“爱心客车”,组建“大爱房县义工队”,做公益4000多个小时,受助群众2000多人。他把存款4万多元捐给可怜人,自己却债台高筑;别人打工发家致富,他却为了慈善公益变得贫穷;有空孝顺孤寡老人,却撇下自己的老婆孩子和父母双亲;别人视他为傻子,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却说他是“活菩萨”、“大好人”。
助人为乐好人 王 斌
王斌,男,生于1975年9月,大木厂镇安羊沟籍企业家,福建成森建筑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经理。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助人为乐好人)。
王斌致富不忘乡邻,积极反哺家乡。十多年来,王斌在各种灾害中总是带头捐献钱款、物品。先后资助贫困学生20余人,累计捐资30多万元。他关心支持公益事业,践行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先后给大木厂镇敬老院捐资8万元。每年“重阳节”,他都要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2014年又组织本村在外创业人士募捐资金6万余元,用于解决全村“三留守”贫困对象的生活问题。个人捐款32万元支持家乡修路,为确保建一条群众放心路,他全力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敬业奉献好人 雷 禹
雷禹,男,生于1976年3月,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敬业奉献好人)。
在2003年的“抗非典”和2014年10.29等多项急难险种重事件中,雷禹都在第一时间参与事件的排查与营救。2004年冬,暴雪封路,为及时护送一名病危幼儿转往上级医院,他和他的医疗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将病人送达,保住了孩子的生命。2012年,十房高速马蹄山隧道塌方,他带领急救队伍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拼死奋战,成功的救出全部被困人员,并安全转至医院。同年,上龛山体滑坡泥石流,他又作为第一梯队救援小组连夜奔赴前线,连续坚守了8天圆满完成医疗保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赞扬。雷禹的敬业奉献精神展现了仁医大德情怀,树立了完美医护形象。
敬业奉献好人 殷自旭
殷自旭,男,1969年8月出生,野人谷镇毛河教学点教师,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敬业奉献好人)。
毛河村位于保康县腹地,贫困落后,山大人稀,距县城120多公里,因建三里坪电站,一峡清水阻隔了与外界的联系,殷自旭每次到中心学校开会、办事要天不亮就出发,步行几十里,搭班车经保康、房县两个县城,天黑才能到达。二十九年来,殷自旭一个人带四个年级十几门课,每天要讲几个年级的课程,轮流批改作业。中午,他还要为学生烧火做饭。遇到雨雪天,他总是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工作的同时他还要照顾患有严重风湿病的妻子。数年来,殷自旭从未因家事请过假,耽误过教学,全村没有一个孩子辍学。只因舍不下山里的孩子和教育,殷自旭用知识和爱心点燃农村孩子成长的希望。
敬业奉献好人 王 平
王平,男,生于1963年11月,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老城社区民警,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敬业奉献好人)。
2006年王平主动请缨,担任全县社情最复杂、矛盾纠纷最多、案发率最高的老城社区民警。为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幸福安定的家园,王平对社区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摸排走访,积极帮助社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让老百姓睡个安稳觉,他积极组织开展社区联防、门栋关照、邻里关照、巡逻防范活动。八年来,王平克难勇进、扎实工作,勤走访、勤检查、勤询问、勤登记,成了社区的活地图、热心人,“有事儿找老王”成为社区的口头禅。昔日社情最复杂、矛盾纠纷最多、案发率最高的老城社区成了城关镇社区中发案最少、治安秩序最好的社区。社区发案率逐年减少20%。2012年王平获评“全省最佳社区民警”、2014年度“十堰市十佳最美警察”称号。
孝老爱亲好人 李远贵
李远贵 ,男 ,生于1953年10月,党员,天明小学退休教师,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孝老爱亲好人)。
李远贵出生未满百日生母就病逝,不满七岁时,养父又不幸离他而去,在养母呵护抚养下李远贵长大成人并成为一名教师。 养母五十岁时就患上了心脑血管疾病,大脑意识模糊,生活规律失调。李远贵几十年如一日,劝母亲按时服药、休息,调理母亲的一日三餐,如今养母已达八十四岁高龄,精神矍铄身体健康。1987年,妻子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患病的妻子还要抚养上小学的孩子,未及五旬他就已须发斑白。2008年,妻子又突发中风,进展性脑梗塞,失语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靠亲人照料。为使妻子恢复,他坚持每天抱着妻子进行康复性训练,现在妻子能够不用搀扶而缓步行走了。三十多年来,面对生活中的重重磨难和打击,李远贵始终坚守为人子、为人夫、为人师的责任和义务,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的拳拳孝心和满腔爱心,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浓浓的亲情故事!
孝老爱亲好人 张吉典
张吉典,男,生于1962年,窑淮镇淮水小学教师,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孝老爱亲好人)。
张吉典刚成家,爱人便患上了结核性脑炎,他细心照料,从不厌烦。儿子和姐姐均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哥嫂又无劳动能力,张吉典主动承担维持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四处借钱为妻子、姐姐和儿子治病,供养哥嫂一家。为了救活亲人、维持生计,他外债高筑,生活异常艰辛,但张吉典从不放弃。后来,九十岁的父亲又患上高血压,九十一岁的母亲也相继瘫痪,大小便失禁,他一边教学一边照顾父母,他的孝老爱亲事迹成为街坊邻居的佳话。张吉典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老爱亲好人 宁永翠
宁永翠,女,生于1963年4月,九道乡卸甲坪村村民,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孝老爱亲好人)。
1991年,丈夫身患骨髓炎,瘫痪卧床不起,28岁的宁永翠不离不弃。背负着家庭重担,宁永翠上要细心赡养年迈体弱的公公婆婆,下要精心抚养年幼的儿女,还要耐心伺候瘫痪的丈夫。在丈夫瘫痪卧床的十几年里,宁永翠不离不弃,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劳作,每年养7头猪,种5亩地,自己舍不得吃穿,挣的钱几乎都用于丈夫的药费和孩子的学费。坚强的宁永翠用自己的双肩,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日见曙光,充满希望,如今女儿成家,儿子在西班牙找到一份海员工作。宁永翠用无言的行动为我们诠什么是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好人 郭宝菊
郭宝菊 ,女,生于1962年2月,尹吉甫镇榔口村村民,获评2015年第一季度房县好人(孝老爱亲好人)。
2009年10月,丈夫突发脑溢血,偏瘫卧床,郭宝菊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一边照顾患病的丈夫,一边辛勤劳作供养小儿子上大学,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在她的悉心照料操持下,丈夫身体的各项功能慢慢恢复,大儿子成家立业,小儿子也考上了公务员。多年的艰辛,她不离不弃,毫无怨言,支撑起一个幸福的家,成为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儿子心中的好母亲,邻居眼中的女强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为人母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