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农民义工赵伟-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最美农民义工赵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9日

 

赵伟向残疾人捐赠轮椅

在千里房县,有这样一个人,他并不富裕,却用善行义举温暖着无数不幸的人;他不会表演,却总能为穷乡僻壤的留守老人带去无限欢乐;他身为农民,却如同一个村长、一个民政局长,常年奔走在慈善公益道路上。这个人,就是最美农民义工赵伟。

  一个人做好事

  1980年12月,赵伟生于门古镇东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小时候,顽皮的他欺负了小伙伴,拒不道歉。爷爷拿出一张纸,写了一个“仁”字,告诉他“人”字后面加“两横”,意思是人人相等、互相依存,做“人”要讲仁慈正义,乐于助人。由于年幼无知,这堂人生课他并没放在心上。
  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感动。
  2002年4月,22岁的他因不堪重负,选择从河南砖厂踏上了回家的路,更倒霉的是仅有100多块工钱,也在火车上被盗了。从十堰火车站下车后,饥渴伤心、无钱回家的他一次又一次求助路人,无果。正当他心灰意冷时,一个衣着破旧、满脸尘埃的环卫工伸出了援手,无偿给了他30元钱。热泪盈眶的他猛然想起爷爷说的话,“是啊,没有那个无名的环卫工资助,我现在还留宿在街头。”
  “今后我也要当好人,做好事,一辈子!”赵伟暗暗下定决心。
  回家后,他发现农村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困难人无处不在。赵伟决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张家收庄稼,他帮忙挑回家;李家水龙头坏了,他免费维修;王家老大爷病了,他背着上医院;马家不识字,他帮着念家书……。为了方便乡邻,他制作了联系卡,告诉他们有困难打电话。
  慢慢的,“有困难,找赵伟”成为当地口头禅。
  在家庭生活上,他省了又省,算了又算;在帮助别人时,他动辄几十上百,甚至上千。
  有一天,赵伟在家看电视,突然听到哭声,一打听才知一个初中生因为天快黑了,外面下着大雨,不能上学急得直哭。他二话没说,借来一辆摩托车,冒着大雨把她送到10里之外的门古中学。
  没过多久,因为邻里纠纷,一个大叔头破血流,急需送院救治,由于早已错过客车,赵伟不得不顶着烈日背着160斤的伤员,奔走1个多小时将伤者送到医院,自己也因劳累过度大病一场。
  两件事使他认识到,乡亲出行难。2005年8月,东拼西凑,赵伟终于买回一辆“爱心客车”。他在村头张贴便民告示,学生上学一律半票,老人、残疾人不收费。在经营“爱心客车”的两年期间,他免费接送困难学生200人次、残疾人300多人次,垫付资金1万多元。哪里有困难,他的“爱心客车”就出现在那里;他的“爱心客车”出现在哪里,那儿就会出现欢笑。
  在不断的付出和收获中,赵伟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事的信念——“富人能做的慈善公益,农民照样可以做,关键在心。”“做好事并不难,有时搭把手,顺手帮个忙”。
  于是,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干什么,就用什么帮助他人。2011年赵伟改做门业生意,他又把他的小店打造成了“爱心门店”,为福利院免费安装大门,为困难户减免安装费。
  好事做多了,就上瘾了、成习惯了。他一看到困难人,就不由自主地帮个忙;一看到流浪乞讨人员,就不由自主地捐钱;一看到老弱病残,就不由自主地让座;一看到献血公告,就不由自主挽起胳膊……
  逢人就帮、逢事就做。10多年来,他每年累计有1个多月都在做好事,为民服务时间达到4000多个小时,受助群众高达2000多人,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活菩萨”、“大好人”、“编外村长”。

 

向孤寡老人捐赠物质 

  抱团做好事

  2012年8月,赵伟作为第一批车城义工队注册志愿者,赴郧县大柳乡最边远的杨家村送温暖。随行8人顶着烈日,沿着崎岖的山路,把40多床棉被、400多斤粮油、一大批衣服,逐户分发给40位孤寡老人,直到下午3点多,大家忙得连早餐都还没来得及吃。
  当晚,疲惫不堪的赵伟却久久不能入睡,让他心酸的是,苦难的人还如此之多,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还如此之多;让他兴奋的是,通过此次活动,他找到了摆脱一个人做好事势单力薄、力不从心的慈善公益之路。
  一个人力量太弱小,他的身后需要一个团队。他决定学习车城义工的经验,带动更多人投入爱心奉献的洪流,让爱心传递由点到面,抱团发展,让爱的星火形成燎原之势。
  爱心有温度,能量可传递。经过半年努力,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成功组建车城义工房县分队,后更名为“大爱房县义工队”,招募志愿者180人。现在“我不是一个人,我身后有一个团队。”他誓言:用举手之劳的点滴爱心,为政府助力、为百姓解难、为文明助力!
  当年12月18日,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但赵伟却汗流浃背,心潮滂湃,这是他的义工队第一次大规模开展慈善活动。这一天,他带领8名义工,为家乡东河村8名孤寡老人送去30床棉被、200件衣服、8包大米。得知70岁老大爷蔡金发,住在一间四面透风、多处漏雨的土坯房里,赵伟立即带领大家为他加盖石棉瓦,修补墙壁。临行前,老人拉着赵伟的手说,“活菩萨啊,活菩萨!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啊!”
  2013年元月,赵伟用真情打动了襄阳共展义工队,获捐棉被150床,并建立对口协作关系。腊月26至28日,赵伟和他的义工们带着150床棉被、大量衣物食品,顶着严寒,冒着山高路滑的危险,奔赴距县城100多公里的上龛草池、白玉等5镇11村,开展慈善摸底活动。摸清家底后,赵伟心情十分沉重,慈善公益艰难困苦还在后头,有时,他又傻傻的笑了,有需求才有价值,这是他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有牵挂就有动力。在别人欢欢喜喜过大年期间,赵伟已将慈善摸底情况通过网络,发布给了省内外各大义工组织。大年正月初八,赵伟携弟弟、女儿,带着400元钱和米面衣物,奔赴窑淮,给他一心牵挂的80岁孤老胡大爷拜年。看到胡大爷在寒风中冷的瑟瑟发抖,他当即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给老人穿上,老大爷笑了,他却伤风寒倒下了,10岁的女儿赵怡坐在床头说,“爸爸,你真伟大,长大了我也要当义工!”,赵伟激动说,“好,我和女儿一起做”。
  成立义工队3年多,赵伟帮扶的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不计其数,开展的慈善活动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他也曾流泪,更多的是幸福的笑。
  2013年3月19日,他走访贫困户杨秀喜,48岁的杨秀喜一家5个人,有4人重度残疾,他本人也处于半失明状态,一家人租住在狭小的3间不能遮风避雨的土坯房中。悲惨的家庭,飘摇的生活,让赵伟一下动了恻隐之心,发誓要为他们遮风避雨、重建家园。为了筹钱,他东奔西走,就是无果。情急之下,赵伟求助十堰晚报,请求售卖自己的摩托车,为杨秀喜筹款建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免费广告打出后,十堰义工邹女士同意出资3.5万元,帮助杨秀喜建房。住房问题解决后,杨秀喜激动地拉着赵伟的手,一声又一声的说,“恩人呀,恩人,是您救了我们一家”。回想帮助杨秀喜的一幕幕艰辛,赵伟忍不住也热泪盈眶,也不知是为杨秀喜摆脱苦难而激动,还是为了步履艰难的慈善公益而伤感。
  贴心话温暖人,贴心事感动人。在风雨飘摇的山乡,为孤寡老人送去棉衣粮油,听到激动的谢语;在边远的教学点,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在交通不便的农家小院,为残疾人赠送轮椅拐杖,品味着他们站起来的样子;在乡镇福利院,义务劳动带给老人阵阵欢笑……,赵伟被感召着、激励着、滋养着、成长着、提升着、欢笑着。

 

赵伟和义工队队友正在搬运物质

  再难也要做好事

  2013年12月,赵伟接到村民袁文杰的电话,说他的妻子因烤火不当,全身重度烧伤,入住十堰人民医院,需十几万的医疗费用,哭着请求“赵村长”帮忙。此时,赵伟正在广东江门打工,求助就是命令,他来不及办理请假手续,就向火车站跑去。回到十堰后,赵伟给一个又一个义工队发求助信,找到一个又一个单位化缘,最终仅募集善款6800元。由于资金不足,袁文杰把妻子带回家进行保守治疗。2014年1月,袁妻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开了人世。
  此事对赵伟打击很大。做公益慈善这么多年,很多人向他求助过,有的身患癌症,有的上不起学,有的突降灾难……很多时候,这名七尺男儿只能仰天长叹。面对诸多苦难,赵伟以及他的义工队真的力不从心!
  多年来,为了救苦救难的梦想,为了充满期盼的眼神,他不计名利、不求回报,把5万多元存款一点一点的分给了那些可怜人,直到一贫如洗,债台高筑。他每次总是忙碌到天黑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骑摩托车返回,由于坡陡路险天黑,好多次从翻车坠崖中捡回一条命。
    冬天看望孤寡老人的路上寒风刺骨,回家被窝里暖半夜还在哆嗦。越是最寒冷的季节,越是他访贫问苦最频繁的时刻,每次遇到全家团圆的节假日,却成了他撇下家人,去和孤儿们团圆的日子。自己女儿已经快小学毕业了,他甚至从没有见过老师。
  有的人不解的问,“赵伟,你做义工多少钱一个月?”也有人关切的问,“这么好的时代,你为啥不出去打工挣钱?跟着那些孤寡老人能搞出什么名堂来?”非常理解他的妻子含泪告诉他,“赵伟,你做慈善公益我不反对,咱先把家搞富了,再帮别人,行吗?”。
  赵伟抱着老婆流下了眼泪。这些年来,他一心扑在慈善公益上,亏欠她、孩子、还有父母的太多了。为了义工队的运转,为了慈善事业不间断,为抢抓外地义工队给房县的每一个慈善机遇,在大家纷纷外出打工、发家致富的时候,他却为了那些素昧平生的苦难者一步步走向贫穷;为了帮助别人的老婆孩子,照顾无儿无女的老弱病残,他放弃了在家陪护老婆孩子,放弃了孝顺自己的父母。
  晚上,赵伟收拾行李,准备出门打工,突然接到上龛乡张大爷打来求助电话,赵伟二话不说,又踏着夜色,奔向艰难的慈善公益漫漫长路……
  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你的存在已经背负了爱和被爱的责任,背负了很多人的期望,就会有更强大的力量簇拥着你前行;虽然面临的困难超乎想像,你注定还会坚守。
  此时的赵伟,很多人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很多人,他的牵挂太多太多。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要做好事。从一个人献爱心,到组织一群人做公益;顺着难者呼救奔走,迎着世俗叹息前行,赵伟用涓涓小善向着一辈子做好事的目标迈进。正是赵伟这样的房陵儿女,用静静释放的正能量托起“大爱房县”的湛湛蓝天。

  (作者房县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赵礼江)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