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吴泽萍 闻燃) 近日,笔者在全县工业商务经济工作会上获悉,2014年,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倍增”计划,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手抓“稳增长”,一手抓“促转型”,打出系列“组合拳”,成功应对了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形势持续下行等不得因素带来的压力,工业总产值完成151.2亿元,同比上升14.8%,实现了平稳健康增长的目标。
“平台拳”营造优良发展环境。一是引领科学发展,促使4家企业与大专院校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项目总投资达8400万元。二是打造“三大平台”,即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融资平台和工业园区,将“扶强助弱”与“抓大放小”紧密结合,在打造亿元“巨人”企业的同时,实现大中小不同层次市场主体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大工业调研力度,提前谋划发展前景。全年编发《工业经济运行通报》12期,密切关注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分析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以便县领导及时了解工业运行情况;编发《财政收入通报》11期,召开收入形势分析会议6次,开展税源调查1次,协调重点项目单位、重点企业税收入库。
“融资拳”扩大担保融资平台。增加建行“助保贷”风险金1000万元,“助保贷”政府风险铺底资金达到2000万元,融资额度达到2亿元,全年共为聚达食品公司、昂欣布业公司等13家企业通过“助保贷”融资1.1亿元,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对担保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已增加资本金3000万元,资本金达到2亿元,担保贷款能力达到16亿元,全年担保贷款余额3.1亿元,比上年增加0.6亿元。
“服务拳”全力服务工业企业。组织召开小微企业孵化园征地问题协调会等会议13次,形成会议纪要,为企业解决办证难题27件、用地难题10件、解决用工520人;引导企业开展岗前培训参训350人、安全生产培训参训280人、省123企业家培训和市125企业家培训70人,组织6名企业家申报市“3331”人才工程培育计划、2位企业家申报2014年度十堰市“经济人物”、12位企业家参与房县“十大经济人物”评选;继续施行“领导挂钩、部门包联、干部帮联”制度,17家“亿元企业”都有一名县领导亲自挂帅负责解决生产难题,规模企业实行县直单位“一对一”包联企业责任制,同时经信局干部职工每个职工包联2—3户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六包责任制”,有力促进企业发展。
“减负拳”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开展企业减负工作,落实惠企政策,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等加重企业负担行为。县经信、监查局等单位清理涉企收费单位19个、收费项目72个,查处4起价格违法案件,营造企业“零干扰”经营氛围。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小微企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