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谈谈学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0日

                          房县东城小学  卢清泉

每次外出学习或培训时,总会听到领导或专家提出不同的教育观点,有些观点甚至是相悖的。这次我应“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邀请,参加了“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第十届年会暨健康课堂研讨会”。在大会上,我代表学校作了题为《着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经验交流发言。

这次研讨会上,有位管理者提出:“学校不是靠制度管出来的,而是要靠专业引领引出来的”。听到这个论谈,自己颇有一些想法。下面就把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榷。

东城小学自2008年开始筹建,2010年秋季正式面向全县招考教师,向辖区内招收学生,开始办学。20109月初,该校每一位教师手中都有一本《房县东城小学管理试行办法》。其书主要是依据《九年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等法律法规、主管部门的条款的要求,同时总结自己20多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从办学目标、过程、评价等多个方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它也是自己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结晶。平时,学校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并在现实中予以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地修订完善,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10828日学校还在平整场地,还没有大门,施工队工人们还在忙碌着……我和部分新进教师在附近租用的办公室组织招生工作。陆陆续续还有新进教师找来报到。有一幕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有三位新招考教师骑着自行车来到我们临时招生处来咨询报到事情。他们穿着背心、短裤、拖鞋。见此情形,我要求他们先回去换装,衣着整洁后再来学校报到。并告之诸位,按要求,今天是新教师报到最后一天了。其中一位听后很不高兴地说:“学校还这个样子,到处破破乱乱的,我还不来呢”。闻此言,我让负责人查清三位同志的姓名、工作单位。当天只有一位老师换好服装来学校报到,并积极投入到学校工作之中。第二天学校就向教育局写了一份新教师报到情况,那两位衣着不整者已经沒有机会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之中了。后来听说,他们找到主管部门要说法。但是,因为自己理亏,只好不了了之。

常言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把权力装进制度笼子里”等治国执政理念;党的纪律委员会提出“高压反腐,依规行事”等纪律要求。可见,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要有规矩。正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自东城小学建校以来,全体教职工必须要做到的事情,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全体教职工进入校园后必须做到:佩带校徽、讲普通话、禁止抽烟;教学行为十不准;“大事小办,小事不办”等规定。有一些规定看似缺乏人情味,但是时间长了,大家能感觉到工作生活很轻松,少了许多应酬。就像如今全国高举反“四风”旗帜一样,有一些人很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一定会获得所有人的赞成!这些规定全体都要遵守,违规者都会付出很沉重的代价。

有了制度,贵在落实。在东城小学我们有个要求:“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尽力做到”。这四年时间里,我们东城小学全体教职工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有人调侃说,东城小学最好改个名字,叫做“东城军校”吧!东城小学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离不开规笵管理,更离不开这些规章制度做保障。

2011年起,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工修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与时俱进。新教师加入时我们都会送一本书《东城小学工作指南》。

当大家从媒体里看到大陆人在境外因缺乏文明素养,言行举止在丢中国人的时候,我们气愤了,我们责怪教育缺失。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庭中还有“家规”吗?规范家庭成员言行举上,推崇诚信、尊老爱幼。现在明文规定学校是禁烟的地方,还有少数校长、教师毫无顾及地抽着,谁在落实……国人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人们都习惯了,总是冠名为“中国式的”。法律、法规很多,谁在管?谁在落实?难怪在俄罗斯有一个酒吧门口竖一块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华人不得大声喧哗!”;在新加坡一个公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用中文写着:“华人不得入内!”……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啊!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在追求什么样的成功教育,人们的规矩意识如何培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

由此,我想到:我们用制度去约束教师行为,并不能用“以人为本”来否定制度的必要性;我们用规范去培养孩子的“规矩”习惯,并不能用“张扬个性”来否定规矩。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观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从娃娃抓起,才能实现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