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优势 突出特色 加快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彰显优势 突出特色 加快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作者:沈明云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7日


  25日,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暨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工作会议在十堰市召开,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传达贯彻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研究部署深入实施“一统三分”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县长沈明云代表县委、县政府就房县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了交流发言,现全文刊登如下。
土城镇位于房县北部,距县城33公里,距十堰市区68公里。209国道、235省道、十房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是通往十堰和省城的北大门,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版图面积31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594户20788人。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7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4.8%和19.2%。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一统三分”战略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产业为重点,以改善环境为抓手,在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特色民居改造成效显著。以土城镇沿235省道6个行政村为重点,实施“穿衣戴帽”和“庭院靓洁”工程,完成特色民居改造2457户,硬化晒场54000平方米,绿化花坛1400平方米,安装栅栏5500米,改造厨房1120间、厕所1540间、猪栏9530平方米,基本实现了饮安全水、用太阳能、走水泥路、上卫生厕的目标,家家有院落、户户有晒场、门前有花草、能源有沼气,房前屋后环境优美,室内室外整洁卫生。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1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正在实施,改造基本农田1000亩,硬化灌溉渠道900米,治理河道5000米,新修村级水泥路11公里,新建桥梁5座,铺设安全饮水供水管道80000米、解决了6个村11000人饮水问题,完成“一建四改”540户。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烟叶、小龙虾、食用菌三大产业初具规模,建成了现代烟草示范园2000亩、稻虾连作示范园1000亩、高标准食用菌示范园100亩,全镇全年烟叶产量可达45万公斤,产值550万元,烟农人平增收2100元;小龙虾产量可达20万斤,产值200万元,虾农人均增收650元;食用菌产量可达350万袋,产值3500万元,菌农人平增收1600元。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延伸集镇街道500米,铺设彩板200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100米,安装路灯50盏。新修户院路主干道41条2360米,硬化入户道路22000米。村庄植树30000株,绿化覆盖率达45%。新建垃圾池9个,垃圾填埋场12个,开展清垃圾杂物、清污水淤泥、清乱搭乱建、清乱堆乱放活动,实现了垃圾归点、禽畜归圈、污水归池。
  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坚持“四个融入”,在规划设计上显特色。我们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聘请武汉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一是融入自然元素。按照“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山水园林一体、人与自然统一”的总体构想,突出“生态、人文、和谐”的设计理念,充分将自然元素融入民居改造、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二是融入地域元素。沿袭房县民居三开间、白墙面、坡屋顶、小青瓦等传统建筑习惯,按照外观样式、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三个统一”标准,形成了“青瓦、白墙、红架、坡面、木窗”建筑模式。三是融入文化元素。命名了一批具有文化寓意的村庄、道路、隧道、山峰、河流,设计了一批雕像、奇石、牌坊、公益广告等特色标识标牌分布在公路沿线。四是融入生态元素。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设计了食用菌观光园、绿色食品园、生态农业景观园;结合环境绿化,设计了路旁树、村庄树、院落树等绿化小区。
  二、坚持“四个结合”,在工作理念上动脑筋。一是坚持与环境集中整治相结合。以综合整治“四乱”(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堆乱放、乱牵乱挂)为重点,以达到“四化”(房屋外观整齐亮化、屋前道路统一硬化、房屋四周绿化美化、房前屋后环境净化)为目标,依山就势,因户制宜,不大拆大建,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坚持与高速公路拆迁安置相结合。高标准、高规格建设生态景观式民居安置示范点11个,同步配套道路、供水、供电、绿化、排污等基础设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坚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改造升级公路沿线农家乐、农家旅馆,建设特色农产品购物中心,实施农村新网工程、农村客运工程,不仅使广大群众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而且形成了一批风景独特、韵味浓厚的民俗文化村。四是坚持与生态治理工程相结合。大力实施低丘岗地改造、土地整理、“一建四改”、植树造林、农林间作等生态建设项目,兴办无公害蔬菜、茶叶、核桃、板栗等产业基地,绘制了一幅天蓝、地绿、山清、水碧的锦绣画卷,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互利双赢。
  三、坚持“四个依靠”,在宣传发动上造声势。一是依靠媒体鼓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干部信心,激发群众热情,营造出了社会关心、群众热心、干部齐心的浓厚氛围。二是依靠政策推动。对特色民居改造的农户按2000—5000元采取以奖代扶方式予以扶持;对安置小区居民建房每户给予3000元的扶持;对养殖小龙虾每亩给予600元的扶持;对植树造林、荒山造林的经营主体,由林业部门无偿提供树苗。三是依靠群众主动。先后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大会,介绍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重要作用、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优惠政策,增强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四是依靠典型带动。兴办穿山堰、葛坪河、白鸡铺特色民居改造试点3个,配备必要环卫设施,建设必备垃圾填埋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带动其他村庄民居改造。
  四、坚持“四个一点”,在资金筹措上下功夫。一是向上争取一点。按照省定试点镇扶持标准,我们坚持“整合资源、捆绑资金、集中使用、先借后还”的原则,共筹措资金1700万元。二是财政补贴一点。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2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三是部门支持一点。动员部门大力支持试点镇建设,共筹措资金500万元,在关键部位上给予了重点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困难。四是群众自筹一点。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投资建设自己直接受益的工程,确保了项目快速推进。
  五、坚持“四个到位”,在齐抓共建上见实效。一是认识到位。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是龙头、农民群众是主体、改善民生是核心、发展生产是重点、建立机制是关键、资金投入是保障。我们坚持把整镇推进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工作理念,做到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切实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领导到位。在推进试点镇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行“一名领导、一个会议纪要、一套班子、一笔经费、一个目标、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为加快整镇推进步伐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责任到位。建立县直单位对口包联制度,各单位一把手亲自牵头,派驻长期工作队,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完成时限,确保了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四是督办落实到位。将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评权重,加大督查力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确保了试点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各位领导,土城镇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借这次现场会的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明晰思路,加压奋进,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士气、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过硬的措施,努力把房县建设成为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家园更美好、人民更富裕的新房县!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