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甫镇因是西周太师、《诗经》主要编撰者尹吉甫故里而闻名。千百年来,《诗经》文化的精髓培养了当地淳朴善良、勤劳坚强的一代又一代人,郭宝菊就是其中的一位。
每到傍晚,郭宝菊她便扶着半身偏瘫的丈夫龚德沛艰难的走在庭院的小路上,短短数100米路,让两人走得满头大汗,仿佛走过了他们30年恩爱历程。
1984年郭宝菊嫁到尹吉甫镇,丈夫龚德沛当时在沙河乡经管站任经管员,工资微薄,家庭十分困难。为了补贴家用,郭宝菊不但一个人将家里和田地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利用农闲在桔场和农户家里打零工。在她的操持下,家里盖起了当时让人羡慕的小平房,并且将两个儿子送进了大学。
2009年10月,龚德沛突发脑溢血,在医院里昏迷了20多天。丈夫突然生病,这对于郭宝菊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繁重的家务活,二儿子当时还在大学念书,她选择了坚强,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的重担。住院1个月后,生病的丈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居然以万分之一的机率奇迹般苏醒过来,四个月后便出院回家疗养。
2010年中旬,郭宝菊大儿媳为她生了个胖胖的孙子,这为全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对于当奶奶的郭宝菊来说,除了照顾生病的丈夫之外,她还要照料孙子。丈夫因为半身偏瘫,生活无法自理,衣食住行全靠她一个照料,儿子在县城上班,为了减少家庭负担,儿媳在孙子满5个月后就在附近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照料小孩的任务也落在了郭宝菊的身上。看着一大一小需要自已照顾,还有繁重的家务,郭宝菊硬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为了不让田地里的活儿落下,她经常在照顾完丈夫和孙子,等他们睡熟后,自已抽时间下地干活,干完活再回家做饭洗衣,就这样一坚持就是两年,直到2012年孙子到县城上幼儿园,她才轻松了许多。
为了让丈夫病情尽快恢复,郭宝菊鼓励丈夫以步行的方式锻炼身体,由于丈夫行动不便,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郭宝菊必须用身体扶着丈夫慢慢的行走,每遇天气变化,丈夫病情就会加重,经常会为走路出左右脚没走合适等这样的小事发牢骚。做为妻子,她理解丈夫的心情,所以不会当面争吵,等背过丈夫之后,想着自已好心好意的付出,却得不到理解,就委屈的掉眼泪。
现在,经过郭宝菊的精心照料,丈夫的精神越来越好,记忆力和语言功能恢复的很快,能够流利的说话,能够自已动筷子吃东西。丈夫对妻子的照料也是心生感激,并能够控制自已不再乱发脾气,为了体谅妻子,有时他自已不用妻子帮助扶着栏杆也能自行走路煅练身体。说起丈夫的这些变化,郭宝菊是一脸的幸福。如今,两个儿子都在县城上班,每到双休和节假日都会回到自已身边,一家人又可以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对于这些,郭宝菊感到十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