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东城小学追求环境育人、习惯塑人办学目标纪实
房县东城小学 卢清泉
走进东城小学,你会发现,校园如诗画一般美丽。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芳草吐蕊,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处处点缀的鲜花、色彩斑斓的宣传展板、富有内涵的文化长廊、温馨优美的文明标语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牢固对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和谐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定基础”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学校管理以师为本,教学管理以生为本,后勤管理以服务为本,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既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又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文化氛围、协作意识进行内在约束,紧紧围绕环境熏陶和养成教育两条主线,认真抓好师生队伍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达到环境育人,习惯塑人的办学目标。
一、环境建设与硬件建设相得益彰
(一)高起点的规划和建设
房县东城小学于2009年动工建设的一所现代化、高标准、园林式学校。校园占地42624平方米,建筑面积17869平方米,截止2014年5月,学校绿化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绿化率达50%。
学校早在规划设计、施工之初就十分重视绿化工作。将“绿化”“香化”“美化”“净化”融为一体,是学校绿化工作的出发点。三年来,我们联系实际、科学规划,布局了四季如春的绿化带;严格程序、分步实施,保障了绿化工作的落实;注意细节、勤于管理,强化了绿化环境的维护;重视宣传、多管齐下,营造了绿色文明的校园环境。
2010年,学校先后投资近180万投入绿化建设。按照现代绿色设计理念,由武汉大学园林设计院拟定校园绿化方案,处处体现环保思想。学校始终坚持对绿化带实行分块承包管理,全体教师对自己的责任地进行精心养护,并对部分绿化带进行了翻新。2011年,学校积极向上级争取6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塑胶运动场,使孩子们有了充分的活动场地,在操场中间、建筑群两侧都培植了绿色草坪,种植了大批珍贵树木;学校花圃遍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樱花园、梅花园、银杏园、紫薇花园;在每栋楼房的前庭后院,校园所有走廊旁的花坛里面,种植有迎春、月季、桂花、茶花、牡丹等多种多样的物种。现在,整个校园植物、建筑和景点有机结合,草坪、树木和花卉相映成景,鲜花常开、鸟语啾啾。东城小学的师生们常年就工作、学习在这样一个绿色、和谐、文明的美丽校园中……
(二)高标准的文化建设
注重师生精神文化的熏陶。东城小学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注重培植学校各类文化。以“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和谐育人,全面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型、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林化;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
学校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倡导“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积极工作,幸福生活”的生存理念。坚持“让每一位教师身心愉悦地工作,让每个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校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英语口语训练,打造书香校园,强化“崇德、尚学、自强、创新”的教育,形成“新、实、活、乐”的良好校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使东城小学成为建筑美、环境美、师生心灵更美、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
二、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两年来,东城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坚持把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做人的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精细的校园管理是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首要条件
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好习惯的教育。良好的习惯范围很大,从坐立行走、言谈举止、到学习、生活等。“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小学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东城小学根据《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东城小学上学行为规范细则》《东城小学班级量化考核细则》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班级考评有了依据。
细节决定成败,坚持训练形成习惯。《东城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则》共四十六条,详尽地对学生到校行为习惯,课间行为习惯,自习行为习惯,两操行为习惯,体育课行为习惯,道德修养、礼貌交际行为习惯,升旗仪式、集会行为习惯,就餐行为习惯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新学期初由政教处、班主任根据细则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动脑钻研的习惯,良好的复习习惯,自学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重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坚实基础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位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来影响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来感染学生,以高洁的人格来塑造学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一步步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改掉坏习惯到养成好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帮助、指导与鼓励。为此,铸造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一直以来,我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体现情感的自然流露,把教室变成“学习场”,把课堂变成一个情感园,每位老师要仔细地,小心地、有分寸地对待每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确保每位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想法与情感,从学生的学习思路出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与个性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张弛有度,尽可能自由的展示自己。铸造新型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成为能动、自主的学习主体,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保障
读书活动是我校的传统活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览书籍,班内设有图书角,学生相互借阅书籍,达到资源共享,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学生积累了知识,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以落实活动课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活动课做到有教师、有设施、有计划、有检查、有记载、有总结。我校根据学生爱好,成立了钢琴、古筝、书画、电脑、习作、英语、科技、国学诵读、书法等兴趣小组,每周开展两三次活动。
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低年级语文侧重背诵能力(要求在二年级结束完成古诗六十首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背诵)说话写话能力,中高年级强化阅读、作文能力培养,力求有更多的的学生作文发表,数学侧重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注重方法与过程,英语侧重于英语口语与语法知识的训练相结合。
学校一年主办“好四个节”,即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素质教育向纵深拓展,全面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
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各项事业取得初步成效
东城小学在过去的三年里,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学生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卫生安全、思想素质等方面逐渐形成规范,学校在各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2011年11月,我校荣获县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2012年2月,被评为省级“绿色文明校园”;“十堰市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3月,被评为市级“最佳巾帼文明岗”、“十堰市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的中小学”称号;县级“平安学校”、2012年春节民间文艺大巡游活动最具表现特色奖,2011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2月,学校荣膺“湖北省绿色文明学校”称号,2012年5月,获得省级“中小学教师评选创新奖”、“十堰市课内比教学优秀组织奖”和县级“中小学教师羽毛球大赛女子团体三等奖”“养成教育先进单位”“房县武当太极健身操大赛小学组第一名”;2012年7月,获得“全国特色学校”的殊荣,2012年12月,荣获“县宣传报道先进单位”“县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13年获得“省实验书法学校”、省“经典诵读学校”、市“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县“宣传先进单位”、县“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先进单位”、县“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省档案管理A级示范单位”、“省书信大赛优秀组织奖”等43项荣誉称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东城小学将继续奉行“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教育理念,以“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治校策略; 以“有了名师,才有名校”的治校策略;以“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作为学校工作达标的基本要求;以“大力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定基础”为目标,狠抓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书写成功,创造辉煌,努力办人民满意学校,让美丽在校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