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甫是房县人,确定无疑!”
“古老的《诗经》与十堰市房县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大力开发《诗经》这一文化资源,发展十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昨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今年86岁高龄的夏老思维敏捷,始终神采奕奕。
夏老说,《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诗经》与希腊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并称为世界古代三大文学杰作。《诗经》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夏老坦言,以前一直致力于对《诗经》作品的研究,但对尹吉甫的研究不是太多。直到去年11月,他收到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正洪为其寄去的汇报资料,房县才渐渐进入了他的视野。
今年5月14日至16日,夏老专程来到房县,考察房县与诗经的历史渊源。
“尹吉甫是房县人,确定无疑,可考可信。房县发掘出当地民歌与《诗经》乐歌的结合,以及与尹吉甫相关的民间传说,很有价值。”通过走访有关人士、现场考察古迹、召开座谈会,夏老认为,尹吉甫是房陵人,而不是古蜀国江阳人。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房县是《诗经》中署名诗人尹吉甫的籍里,他封邑于此,葬于此,其后裔绵延于此而成为大家族。”
他说,《诗经》305篇乐歌,先后产生于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五六百年之间。西周宣王朝重振礼乐,将宣王朝及其以前已有的《颂》、《雅》部分整理编集。“尹吉甫是宣王朝的重臣,曾担任太师职务,这一次的编集,当然是他的工作职责。”
夏老表示,中国诗经学会赞同房县打造“诗经文化城”,并给予积极支持。“我们还有意将房县定为诗经文化研究生实习基地,供研究生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