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诗 《金盆之地》-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朗诵诗 《金盆之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7日

甲:
一个伟大的诗人走了,
一走就是二千五百多年,
漫漫时空,浩浩长河,
是那么那么的遥远,
是那么那么的苍茫。
乙:
一部伟大的诗经留下了,
一留就是二十多个世纪,
悠悠岁月,巍巍山河,
伟岸如擎天巨石,
浩瀚若滚滚长江。
合:
尹吉甫,这个响彻华夏的名字,
伴着宝堂寺的暮鼓晨钟,
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回荡在神农架的山山水水,
活跃在房陵儿女的心中。
甲:
呵,这里是中华诗祖的故里,
到处有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从留存的珍贵文物,
到历代的碑记佳章,
无不印证着这耀目的辉煌!
乙:
呵,这里是诗经发祥之地,
承载着历史赋予的荣光。
从呀呀学语的稚童,
到白发苍苍的老叟,
无不把神圣的责任扛在肩上。
甲:
听吧,那悅耳的天籁之音,
是先民们对美好爱情的吟唱。
一对恋人在相依守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乙:
看吧,那是河边芦苇青苍苍,
深秋的晶莹露珠结成霜。
心上人啊你在那儿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甲:
谁曾想到,这个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
还是几代皇帝流放过的地方。
从京都长安到山林四塞的房陵,
他们承受宫廷斗争苦涩在人间仙境繁衍,
使皇室文化与民间文化交融生长。
乙:
谁曾想到,这个全原生态的金盆之地,
还是著名的忠孝文化之乡。
一代又一代的楷模生息于斯,
铸就了传统美德的不朽灵魂,
构架起和谐社会的铁臂铜梁。
甲:
此时,没有谁愿回到那遥远的过去,
只有在香火缭绕的祭台前,
追思前贤们走过的沉沉足迹,
沐浴他们无穷智慧的光芒,
放飞当今阔步前进的畅想。
乙:
此时,没有谁再重走那历史的坎坷,
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接过先辈们力透纸背的大笔,
挥洒他们汹涌澎湃的豪情,
续写当今魅力房县的华章。
甲:
现在,在这纵横千里的房陵热土,
到处都是春潮奔涌、莺歌燕舞,
朋友,来一杯祖传皇酒吧,
再尝尝香脆可口的木耳山珍,
一起品味这悠悠文化的醇香。
乙:
现在,在这物阜民康的金盆之地,
到处都是灼灼其华、桃李芬芳,
朋友,唱一曲豪爽的山寨民歌吧,
再听听古朴优雅的宫廷舞曲,
一起把进军的鼓点敲得震天价响!!
合:
乡亲们,朋友们,
让我们鼓起时代的风帆,
让我们舞动青春的翅膀,
让我们甩开前进的步伐,
让我们挽紧友谊的臂膀!
尽管任重道远、征途漫漫,
尽管风云多变、天地茫茫,
因为我们有明确的坐标,
因为我们有引路的旗帜,
因为我们有历史的根基,
因为我们在金盆之地,
我们的心潮在一起激荡,
我们的步伐将更加坚定、更加高昂!!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