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庭开庭审理一婚姻纠纷案件
记者 高书文 通讯员 瞿万勇 王锐 何为 汪冬冬
今年年初,十堰市首个家事法庭在县法院成立。半年以来家事法庭经过法官和干警的努力,收效显著。上诉者七成撤诉,四成和好。科学规划、温馨如家的家事法庭,力求通过专业和特色的心理咨询和疏导,让矛盾双方的家事化大为小,让隔阂的家庭重归于好。
上诉者七成撤诉 四成和好
“家事法庭,跟其他法庭确实有很大不同。这里的法官办案子,就跟同家人聊天一样,细致入微,耐心周到。现在我想开了,和老伴还是要好好地过日子。”9月19日,家住城关的张老太说。今年50多岁的她,原打算跟丈夫离婚,但经过家事法庭法官的劝解后,她最终放弃离婚念头。
今年初,全市首个以调解婚姻家庭纠纷为主要任务的家事法庭在房县正式设立。这是十堰法院打造交通法庭、移民法庭、网格法庭、女子法庭、流动法庭等特色法庭以来的又一亮点。至此,十堰的特色法庭数量增至6个。
“我们家事法庭每天都有类似的案子要审理。”县法院院长肖玉玲告诉笔者。据悉,家事法庭自今年初试运行以来,目前,共受理婚姻、赡养、继承、财产、探视等家庭矛盾案件292件,并成功结案220起,调解撤诉达七成,其中四成夫妻、家庭和好。
据统计,涉及婚姻家庭纠纷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财产之争及人身伤害纠纷的案件,每年约占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且近年来此类家庭矛盾案件逐年增多。“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决定成立家事法庭。”肖玉玲说。
据了解,县法院制订了《家事审判法庭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家事法庭主要审理婚姻家庭、赡养继承等20类案件。结合审务实践,县法院探索出“圆桌审判查事实、心理咨询先疏导、社会介入齐规劝、温馨调解化症结”的亲情弥合四步法,并专门遴选资深法官为主审,3名女干警协助,1至2名法警负责安保。
法庭科学规划 温馨如家
走进县法院精心打造的“零距离”家事圆桌审判庭,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席,也没有“原告”、“被告”等生硬的法律名称桌牌,只有一张朱红色调解圆桌,以及“妻子”、“丈夫”、“亲属”等温馨称谓桌牌。审判时,法官与妻子、丈夫、亲属等同坐圆桌。
为了家事法庭的设立,县法院安排专门人员到江苏等外省法院学习,无论是设置布局,还是装饰陈设、气氛营造,都力求科学规划,精益求精。家事审判圆桌,分三个层次。法官席位比丈夫、妻子席位高3厘米,父母席位比儿女席位高3厘米。该设计兼具司法权威与人文关怀的同时,融合尊老爱幼传统、做人做事三思而行的寓意。
为了让家事法庭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县法院专门聘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设置“爱家心理咨询室”、“如家温馨调解室”等多个调解室,室内配置淡雅舒适沙发、纸巾、饮水机、电视机及碟片,零距离审判庭配备了电子摄像头、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充分保障家事法庭的工作顺利开展。“爱家心理咨询室”为调解对象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注重双方心理疏导,打通心结;“固家社会介入室”依托人民陪审员、社区村委会、妇联主任、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的社会联动介入,共同调和家庭矛盾纠纷;“如家温馨调解室”室内布置清新淡雅,悬挂“让我们一起回家”、“今生缘”、“家和万事兴”等牌匾,营造出宽松、融洽的家氛围;文化走廊上也悬挂着“情”、“礼”、“爱”、“信”等古言。县法院力求正面引导调解对象回味曾经美满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唤起双方的亲情,实现“和也温馨,离也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