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马金安报道:9月18日,县委组织部召开部机关干部会议,开展“向昆山学什么”专题讨论活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渊出席并参加讨论活动。
会上,陈渊介绍了市委“流动党校”十堰市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转型专题研讨班基本情况。
陈渊说,市委“流动党校”在昆山办班,是有深意的。昆山市国土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余万,外来人口达100多万,2012年GDP272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是达到220个亿。这个面积仅相当于我们两个乡镇的一个县级市,却创造了近三倍于十堰市的GDP,其背后的“昆山模式”虽不可复制,但昆山经验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的结晶,值得我认真思考和大胆借鉴的。同时,从这次培训班来看,昆山的干部教育培训已经走向产业化。该市市委党校占地面积达120亩,教职员工仅28人,每年来校参加培训人员却达5万余人。这不仅是智力的输出,更是产业的输入,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组织部门,应该向昆山学什么?陈渊指出,首先,要从精神层面学。昆山从苏州市排名倒数第一的县发展成为苏州第一,再到全国县域经济第一强县,这得益于昆山勇争第一的气魄,得益昆山历届领导干部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的精神。学习昆山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敢于担当、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其次,要从操作层面学。一是要在干部工作中抓关键中的“少数”。抓领导班子建设,关键要抓好“一把手”队伍建设。通过实施“领头雁工程”,抓班子带队伍,提升领导干部担当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本地本部门科学跨越发展。二是要在人才工作中创新思路。昆山在发展之初走的是以产业聚集人才的路子,到现在以人才引领发展,体现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工作的特殊要求。我们要充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引才与引智结合,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促发展转型,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三是在干部培训工作中要突出针对性,实现多样化。在培训内容上,要着眼于当前工作的现实需要,着眼于党员干部的现实需求,不能走老一套,坚持与时俱进,真正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挥党校的资源整合功能,借鉴昆山把“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成教育者”的教学模式,促进培训形式多样化,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会上,各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分别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找差距,论目标,说方向,纷纷发言。大家一致表示,向昆山学习,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抓党建、促发展,大力推动组织工作创新,提升组织工作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