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特约记者 杜达巍 报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连日来,房县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通过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会、支部主题党日、集中宣讲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结合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奋斗者的姿态、实干者的状态、赶考者的心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奋力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县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记者走进房县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和企业生产车间,感受党员干部群众“奔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循环经济冲刺180亿产值
11月1日一早,位于房县北城工业园区的城源电子拆解厂门口,载满废旧产品的车辆排成长龙,这些废旧产品将在这里进行拆解、分离处理。
在相距15分钟车程外的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经过拆解的废旧铝在鑫资再生铝公司加工车间经过加工,“重生”为一根根铝棒。这个今年4月份才建成投产的铝加工企业,一天可处理500吨废铝,生产出450吨铝棒和铝锭,年产值达30亿元。
“目前,各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冲刺年度180亿元产值目标。”湖北鑫资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津龙说。
房县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建成“工业强县”的迫切需求,让房县确定“举全县之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目前,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面积达2650亩,入驻企业12家,其中6家已投产,产品包括再生铅、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锡、再生金、再生银等。赵津龙说,他们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努力实现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生产闭环。
房县大力实施“五横三纵多点”产业发展战略,构建产业集聚、链条基本完整、具备一定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以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铜、废钢铁和废旧小电子电器产品拆解为“五横”,布局再生金属产业,培育三大产业集群,健全产业链条;以再生金属回收、再生金属加工、再生金属制品为“三纵”,构建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产业结构;以再生锡、回用元器件交易、线路板提炼稀贵金属、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等为多点,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增强支撑保障能力,着力补齐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到“十四五”末,实现循环经济产值500亿元,创税收40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力争2028年实现循环经济产值1000亿元。
首座屋顶光伏电站并网
10月26日,随着负荷开关依次合上,房县首座屋顶光伏电站——纺织产业园区屋顶光伏电站顺利并网。
房县是国家能源局确立的十堰唯一一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今年2月,屋顶光伏项目在纺织产业园开工。经过7个多月紧张施工,如期实现并网发电。
在距离纺织产业园区10余公里外的房县北城工业园区,施工人员正在加快施工进度,给园区屋顶“换装”。供电部门同步开展光伏并网线路建设,全力冲刺园区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目标。“我们选用的是全球出货量最高、能量转换率最高的单晶硅光伏组件,每块545瓦,两块将近1.1千瓦,1个小时就可发1.1度电。”房县政府办副主任、光伏办主任向昌林介绍,目前全县工业园区企业屋顶光伏即将全部建成,行政事业单位屋顶光伏建设有序推进,整体屋顶光伏建成率95%以上,本月起陆续并网发电。
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无噪声、无排放等特点,是最优质的绿色能源之一。房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在东城工业园区、北城工业园区、西城工业园区、纺织产业园区等工商业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以上,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6000万度以上,年发电收入4000万元,年创税收5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3万吨,等同于植树造林315.5万株。
截至目前,房县已建成投产地面光伏电站308座,总装机10万千瓦,年发电量1.1亿度,实现年发电收入1.1亿元,全县305个村可持续20年享受光伏发电项目带来的红利。到“十四五”末,房县计划建成百万千瓦屋顶光伏和百万千瓦地面光伏的“双百万”光伏基地。
全力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开工
10月27日,房县与长江设计集团签订抽水蓄能项目勘察设计服务合同,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前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专家组多次现场查勘工程现场和周边地质结构,省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并通过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房县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姚坪乡,预计总投资79亿元。工程开发任务为承担湖北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备用等任务,供电范围为湖北电网,主要服务鄂西北地区,电站装机容量1200兆瓦,属日调节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3.26亿千瓦时。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中负荷低谷时的电力,由下水库抽水到上水库蓄能,待电网高峰负荷时,放水回到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又称蓄能式水电站。
据悉,房县将科学挖潜水能资源,利用现有水电站资源,谋划做好其他抽水蓄能站址储备项目保护,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能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