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旧貌换新颜-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为让旧貌换新颜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作者:谢飞

四年多前,我们一行五人乘越野车来到五台乡政府,顺沿山公路到蔡家垭子,站在公路上,空气清新,放眼眺望,群山环绕,山尖上飘着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成片成片翠绿的松树、杉树覆盖在一座座山上,半山空隙中看不清的一片片作物中点缀着一处一处的土墙房屋,各种鸟儿唧唧叫着,时不时地有松鸡、松鼠从树林中飞起飞落到远处,风景秀丽极了。越野车在崎岖的下山公路上时弯时陡的开进了龙潭峪村。随行的乡干部介绍说:龙潭峪村版土面积24.39平方公里,土地为风化页岩片砾土。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红薯、苦荞、芝麻、花生、油菜等作物。人口……我听着听着,又喜又忧,喜的是务工人员多,收入高。忧的是无劳动能力多、老人多、残疾人多,超过三分之一的贫困户是难以脱贫的户。

磨破“嘴皮子”

龙潭峪村素有发展产业的优势,二十多年前,枫橡沟桐籽树花漫山遍野开,桐籽树油紧俏,销往武汉还供不应求;四角庙的柴胡、板蓝根等药材品质好,曾一度被县药材公司定为一级产品;公路沿线种植的苦荞、芝麻、花生、油菜作物响誉全乡,销往县城。曾经的产业辉煌,随着务工经济和老年化速度的加快,昔日青中年人成为现在的中老年人,待在家的是“能说不能动”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为发展本地特色产业,补齐产业短板,我磨破“嘴皮子”同乡工作队和村两委规划在贺家湾建养鸡场、猪场,在四角庙、南沟种植苦荞、药材,在枫橡沟及公路沿线种植芝麻、花生、油菜等作物。引导有志青年回乡创业,走“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走“支部+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的路子。产业布局规划好了,群众种植苦荞、芝麻、花生、油菜等作物积极性有了,村党支部却无人牵头,在乡和回乡青年都无人敢在这“大山深沟”里创业。

扶贫先扶志

2013年外出务工遭遇车祸,造成大腿截肢,无学历、无任何技术,一度曾失去了生活信心的陈双,看到妻子尚需照料年幼的孩子,父母生活困难,需要照顾。为了维持生计,一家三口在县城花宝社区租房做小生意,生活过得很难很难。2016年春节,我同帮扶干部入户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恰逢回家过年的陈双,他的经历、理想,让我感到“扶贫必须先扶志”的重要,几经三番鼓励他创业的交流,年仅38岁的他,抱着“没死必须再奋斗”的创业信心和雄心,四处“拜师学艺”养殖土鸡技术,学成归来。我协调他在贺家湾山坡上新建年养3000只“淮南王土鸡”的养殖场,又主动联系东汽公司工作队、十堰市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成江的支持,当年将养殖的“跑跑鸡”全部销售到十堰东汽公司及武汉等城市,盈利2万多元。2017年春,陈双又养殖“淮南王土鸡”8000只,陆续增加养殖“高山黑猪”30头,新建“双双家庭农场”,购买了销售车辆,又主动到村委会申请退出“低保”。几年的艰苦奋斗,陈双从穷困潦倒的贫困户到个人致富、带动和帮扶贫困户发展的事迹,先后被《十堰晚报》、十堰电视台、东汽电视台、《房县报》和房县电视台新闻刊登、报道,被东汽公司、市残联树为行业典型。妻子杨平以女性的柔弱和孝敬父母的事迹,被市、县妇联授予“巾帼楷模”、“十堰最美家庭”的称号。

苦口婆心引导创业

2018年春节,15岁就外出在山东省招远金矿当扒渣工、打信号、钻工等,历经20多年务工,近40岁还在打工路上的贫困户刘志平回家了。他抱着“打工不能一辈子”、“人生创业还需在家乡”的志向,已意愿在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的红塔镇李湾村投资建酒厂。听到这个消息,一直在为鼓励群众发展苦荞产业、苦荞却卖不到一个好价钱而致群众怨声一片而郁闷的我,立即放下入户慰问贫困户,赶到刘志平家。几经分析家乡群众种植苦荞的积极性、渴盼脱贫致富的愿望和政府支持贫困户创业的力度,我又陪同刘志平跑遍全村,鉴定土地土壤,两天入户询问种植苦荞户群众的想法,我的努力和群众的愿望使刘志平深受感动,决定在本村建“苦荞酒作坊”。改变酿酒原料的刘志平,先后到广东省江门市、北京市等地区等地学习酿制苦荞酒工艺、加工、包装、销售和“互联网+”销售模式回乡。我主动争取国土、食药、金融等部门到村帮助落实建场土地、场房规划、注册商标、酒类生产许可证和贷款手续,乡政府配套“产业用电线路”和“产业路”等设施。2019年8月,刘志平新建集原料收购、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苦荞酒作坊”车间一栋,正式投入生产,当年生产苦荞酒6000斤,通过“互联网+”销售模式,当年销售收入20万元。“苦荞酒作坊”按“公司+农户”的订单方式,与89户苦荞种植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四角庙村民刘义平一直担心的1450斤全部被收购,当年种植苦荞增加收入2900余元。

化解心结

“烈士后代”、“信访户”、低保贫困户,孟广明家的标签真不少。老两口近70岁,三个子女在山东、河南成家。第一次在“认亲”的路上,恰逢下雨,村书记对我说,老孟夫妻“好客”,因住三间土墙房屋、无劳动能力和残疾纳入贫困户。到他家时,室外大雨,室内大盆、小桶“接雨”,老孟得知我是工作队队长和帮扶人时,“激动”地从寝室拿出近十年乡政府春节慰问物品记录、又拿出“烈士证”复印件,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质疑政策的落实,第一次见面的“下马威”,让我感到帮扶老孟难度很大,只有与他攀亲结戚,才会有“好嘴脸”。每星期到他家讲家长里短,走得最勤、呆得时间最久、政策讲得最细,每一次激情,就有一次的难堪,更有帮扶脱贫的责任。一年多的感情交流,一次一次的感情投资,终于有了说话的“顺当”,有一次临别时,老孟高兴地说道:明天再来,我们好好唠唠,我暗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当即对老孟说“明天我一个人来,你发上大火,我们三人一起上一次“党课”,喜欢吗?老孟说:我们已经快成为知心的朋友了,当然欢迎。第二天吃完晚饭,我一人步行到老孟家,将电脑中搜索的“为什么农民觉得‘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农村调研文章转发到手机上,与老孟夫妻捧着手机,耐心交流调研文章中的“低保”、“房屋改造”、“优抚对象”、“资金补助”兑现等政策和干部作风问题,既让老孟做“听者”、又当“提问者”、还要他做“解释者”,4个多小时的“亲密”交流,老孟的“心结”解开了,而我第二天早上醒来,对昨晚冒着黑夜、心惊胆战地从老孟家回到村委会而惊颤。老孟第三天主动到村委会申请房屋改造和积极配合发展产业,让我的心多多少少地得到了安慰。2019年底在迎接国家和县考核中,老孟又拿出了“近十年乡政府春节慰问物品记录‘烈士证’和近几年扶贫政策兑现”记录,向考核者交流我们攀亲结戚“不打不相交”和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分白天或黑夜给我打电话经历。

抉择

驻村帮扶四年,按常规已是“超期服役”。我犯了难,留?不留?同事、朋友劝我,有的说,“你这几年在村里搞得还好,要见好就收。”也有的说:“长时间不在机关露面,人都生疏了,在下面搞得再好还要回城!”村书记犯了难,道出了难处:“谢理事长,我们真心想你常驻我们村,你已经融入乡亲们心中了。你们一家三口人,因驻村分居三处,你到村时,满头黑发到现在满头银发,从来没有抱怨,我们看在眼里;孩子大学毕业、就业,没有耽误半天驻村时间;你患中耳炎、牙周炎带中成药在村服药;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带西药在村服药,还有两次带输液药品在村打,我们非常感动。你八十多岁的父母每年住院,你没有床前尽孝、陪伴,我们敬佩。你走了,你盼望的‘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要实施,还有你想规划开发的‘旅游产品’等着你。”酒坊和油坊的负责人说:“我们才起步,你得留下来,再支持我们一把。”残疾人贫困户王卜林说:“我养殖本地山羊几年,没赚到多少钱,你去年支持我养殖高山黑羊,现在已有些规模,还需要你支持呀!”看着乡亲们对我的殷切期望,一番番感动肺腑的话语,我的心不由受之感动,再苦再累也要再坚持,了结乡亲们的愿望,实现我无悔脱贫攻坚路,换得我憧憬的农村旧貌换新颜。

(作者系县残联驻五台乡龙潭峪村第一书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