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书记”方必春的扶贫路线图-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产业书记”方必春的扶贫路线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6日

蓝天白云下,青青草坡上,白色的羊群正悠闲吃草。“去年卖了45只山羊,收入2万多元。今年我扩大规模,养100只羊,争取年底脱贫致富。”昨日,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贫困户彭家地,说起自家“脱贫产业项目”,滔滔不绝。

56岁的彭家地,家里有年迈的老父、正在读书的女儿,生活一直很艰难。2014年,村里的春润山羊养殖合作社开始扶持他养羊脱贫。

项家河村曾是房县有名的贫困村。直到本世纪初,全村15%的农民还靠救济过日子。昔日的穷山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村”。村党支部书记方必春,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羊、黄牛、食用菌、烟叶、白羽乌鸡、核桃等产业,把荒山峻岭变成流金淌银的产业园,年产值达1770万元。方必春也被人称为“产业书记”,去年获得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荆楚楷模称号。

打开项家河村的产业分布图,硕果累累。大岩片区有千亩烟叶示范区,大坪片区有千只养羊示范区,磨石大柳片区有20万袋装食用菌示范区,项家片区有千亩核桃示范园区。

61岁的贫困户肖胜良的“脱贫产业项目”是养殖白羽乌鸡。“鸡苗由合作社免费提供,喂3个月就有人上门来收,不愁卖。”“今年养了100只白羽乌鸡,已经卖了70多只,每只能卖100元。”肖胜良说,“自己年纪大了,种地放牛羊搞不了,但养鸡没问题。”“全村765户村民,除少数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以及外出打工的农户外,其他的都参与村里的产业发展,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方必春自豪地说。

发展产业,是实现“造血式”扶贫的关键所在,也是很多贫困村的短板。地处边远山区、既不占天时也不得地利的项家河村,是如何走出一条产业致富路的?“我们的扶贫路径很简单:因地制宜,依托合作社,发展养殖业。”方必春解释。

项家河村有专门养殖山羊的春润山羊合作社、养殖白羽乌鸡的蓝天畜禽合作社等。村里又划分4个养殖片区,实行集中连片科学养殖。每个片区发展一个家庭农场或者一个养殖大户,示范带动片区规模化养殖。合作社负责统一的技术培训推广、种羊引进、饲草加工及市场销售,村组干部、模范党员、返乡能人成了全村发展的领头人。

为了保护生态,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方必春还推广天然草场改良和人工种草。荒山上种上黑麦草,既保护了生态,又能保证牛羊冬春季草料,一举两得。

据介绍,项家河村养殖山羊5800只、秦巴黄牛1050头、白羽乌鸡15000只,种植代料食用菌20万袋、核桃2000亩。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6300元,215户贫困户,除33户五保对象外,全部都有产业支撑。“再贫困也有发展资源,只要找准路子,劲用在点上,脱贫就不难。”方必春自豪地说,“今年,我们村将在房县率先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项家河村的产业路径将通向何方?方必春早已胸有成竹:“我们要注册品牌,搞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还要依靠产业融合发展观光旅游业。3年内,我们有信心让每一个产业带动100户奔小康,实现全村百姓共同富裕,彻底拔除穷根。”

(2017年5月14日湖北日报2版)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