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犹如白马过隙,转瞬即逝。自2017年3月派驻房县城关镇八里村扶贫以来,如今已是第3个年头了。回想驻村扶贫这几年来,不禁感慨万千。多少个日日夜夜,或烈日当头,或寒风呼啸,或风雨交加,或星辰作伴,我和同事走家串户,访民情,讲政策,定计划,算收入,填档案……我从初知八里到熟悉八里,从初见贫困户到熟知贫困户,渐渐和八里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脱贫攻坚一路走来,虽然付出了许多艰辛,失去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机会,但我也收获了成果和喜悦,结识了很多心系群众、敢于担当的领导同事和勤劳淳朴的八里村乡亲,更有幸见证和参与了八里村热火朝天的脱贫攻坚历程。
足印凝聚干群情
初到八里村,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有些许不适应。不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经历使我迅速适应了农村的工作生活。
驻村帮扶,首先是要摸清全村的情况,让自己对村情户情熟起来。为此,我和驻村的同事向村干部了解八里村概况后,迅速按地域分片制定了入户方案,开始逐户走访贫困户,几个月下来便将全村贫困户走了一轮,很快融入到八里村干部群众当中。
2017年9月,我到贫困户杜光六家走访时,发现杜光六因中风导致偏瘫,行走不便,不能言语,每月还要花费近百元钱买药。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向他们讲解了残疾人有关政策,并协助他办理了二级残疾证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每月150元的补贴看似不多,但着实能够减轻他老俩口的经济负担。当看到补贴到账,杜光六激动地拉着我,嘴里含糊不清地表达着谢意。慢慢地,杜光六的身体开始好转,逐渐可以缓慢行走和说话了。如今,每当我入户走访从他家路过,杜光六便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招呼我到家里坐坐。
“小鲁,谢谢你,帮我姑娘申请雨露计划补助!”“鲁同志,都晌午了还在入户啊,就在我家吃饭吧!”每当入户走访时,总会有贫困户向我表达谢意或者拉我去他们家吃饭,让我心里感到暖暖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几年下来,我与八里村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樱桃树结出致富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市人社局结对帮扶八里村以来,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把发展樱桃产业作为该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八里村樱桃产业初见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规模不大、品种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如何帮助八里村更好地发展樱桃产业,成了我驻村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为了进一步扩大樱桃种植规模,我协助工作队长积极向局里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每年为贫困户发放1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用于购买樱桃树苗、有机肥等,引导全村群众发展樱桃产业。
樱桃树苗一分种九分管,一年四季都需精心打理。我协助驻村工作队定期邀请有关农业专家、樱桃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现场为八里群众培训樱桃栽培管理技术,以提高科学化种植水平。目前,八里樱桃保鲜期普遍能达到4-5天,甜度最高可达24%。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扩大八里樱桃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积极支持庐陵王樱桃种植合作社,牵头成立了房县樱桃协会。2017年12月,以八里樱桃为主体的“房县樱桃”成功被农业部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每年在八里樱桃产业园举办樱花观赏节、樱桃采摘节,邀请央视栏目组、湖北日报、十堰日报、十堰电视台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前来宣传报道,吸引数万十堰、襄阳、神农架等地游客纷至沓来,观花赏景、采摘樱桃。
“我现在每年在合作社的工资涨到4万元,自己也种植了两亩多樱桃树,每年卖樱桃还挣2万元!”贫困户李天宏咧着嘴笑着说。
现如今,八里村种植樱桃5000多亩,已挂果的达3000多亩,以八里片区为核心的“万亩樱桃”基地正在逐渐形成,八里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村”,每年仅销售樱桃就带动全村群众增收上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幸福花开八里村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居住环境也要好起来。我积极协助八里村“两委”争取有关部门资金支持,先后投入几百万项目资金铺沥青路、通自来水、建党群中心、绿化小区,亮化公路、改造厕所……如今,八里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村民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
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出门便是绿化亮化的樱花苑小区,晚上没事还可以来村里的文体广场跳跳舞。“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帮扶,如今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了!”贫困户贺得华脸上笑开了花。
今天的八里村,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人民幸福。而这一切,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更得益于扶贫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作为一名见证者和参与者,感到无上光荣与自豪。
(作者系市人社局驻城关镇八里村驻村帮扶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