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房县样本系列报道之一: 漂洋过海去赚钱-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房县样本系列报道之一: 漂洋过海去赚钱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编者按:劳务输出,富民强县。房县将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富裕生活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大力培育劳务品牌、有效畅通输出渠道、高效带动转移就业,让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过上幸福日子,让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即日起,本报推出“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房县样本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沙特阿拉伯工地上干了13个月,带回家21万元人民币!”昨日,房县大木厂镇五谷庙村村民陈宝全开心地告诉记者。这位常年在土里刨食的地道农民,过去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机会出国务工挣钱。

“春节过后,我们村陆续有30多位出国务工的村民从沙特阿拉伯回来,大家总计赚回1000多万元人民币。”五谷庙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艮难掩激动,“劳务输出切切实实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

房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为克服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欠发达、就业难度大等实际困难,房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和实际,树立打造劳务品牌、带动转移就业的发展思路,让劳务输出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我们大木厂镇是国内小有名气的‘隧道施工之乡’,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隧道施工工地上,都有我们大木厂镇工人的身影。”大木厂镇党委书记熊伟告诉记者,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人社局的关心支持下,大木厂镇积极培育劳务输出带头人,尽可能提高村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最大化畅通劳务输出渠道,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劳务输出发家致富。

“这就是我们村的劳务输出带头人陈宝永,这次村民能去沙特赚钱全靠他。”张立艮向记者介绍。今年46岁的陈宝永曾经是一位普通打工者,因为勤劳肯干逐渐成长为受到用工企业和劳动者双方信任的包工头。去年他带领本村30多名有隧道施工技术功底的青壮年劳动力,远赴沙特阿拉伯务工。“大家在国外务工的收入,是在国内的2到3倍。”陈宝永告诉记者。

仅在大木厂镇,像陈宝永这样的劳务输出带头人就有很多。来自该镇三元村的吴修亭,常年牵头往格鲁吉亚某隧道施工工地上输送劳动力,近年来每年牵头组织近200名村民出国务工。大木厂镇因势利导,与劳务输出带头人沟通交流,引导他们以造福乡里、致富乡亲为己任,组织越来越多的大木厂劳动者外出务工,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房县人社部门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力度,不断擦亮“大木厂镇隧道工”“青峰镇建筑工”等“金字招牌”,形成“处处抢用房县工人”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劳务输出带头人的培育力度,目前全县

281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3至5名劳务输出带头人。“疫情期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不降反增。”房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刚刚结束隔离。从沙特回来之后,镇上、村上为我们这些国外返乡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派专车把我们从武当山机场接回家,组织我们做核酸检测,居家隔离观察期间每天上门送生活物资。”陈宝永告诉记者,从沙特返回中国的一路上,时刻都能感受到关怀,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党的温暖。修整一段时间后,他将组织更多劳动者奔赴孟加拉国,继续走出国门挣钱。


十堰日报  记者  王雁博 通讯员 颜彬 郭忆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