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社局驻门古寺镇马家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培育优势产业 “撑腰”乡村振兴-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县人社局驻门古寺镇马家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 培育优势产业 “撑腰”乡村振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1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贾海燕 刘继中 报道: 4月19日,笔者在门古寺镇马家河村看到,数十名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的挥舞着锄头为长出新茶苗除草。这只是县人社局驻门古寺镇马家河村工作队在该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帮扶中的一个缩影。

村民们为新长出的茶苗除草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彻底拔出穷根、增强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乡村的持续发展。县人社局驻门古寺镇马家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特色振兴之路,大力发展种殖业经济,“撑腰”乡村振兴,带领村民们向小康之路迈进。

马家河村千亩茶园一角

马家河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茶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同步小康,把发展本村集体经济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从2019年4月份,该村抓住茶叶建设的机遇,积极申报,成立了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并由党员干部带头,在最短时间内率先流转整理土地500亩建设茶园,截止2021年4月初全村已流转整理土地点、栽茶园1000亩。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一个产业从无到有,难度可想而知。在明确发展茶叶产业的目标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先后10多次邀请了县农业农村局及镇农技站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马家河村500亩优质稻

据马家河村驻村党支部书记李家贵介绍,当前正是栽植茶叶的大好时节,要抢抓天气、土地墒情等有利时机加快茶园建设。目前,还有很多村民在家“待业”,茶园建设正是在家劳动力增加收入的大好时机,把劳动力“拉”到茶园建设中来,既加快了茶园建设的步伐,也实现了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的目标,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种植业发展方面,马家河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组织流转全村土地1530亩,分别种植优质水稻500亩、新建茶园1000亩、食用菌30万袋,吸纳全村在家100多名劳动力就近务工。从茶园的栽种管理、到优质水稻和食用菌成熟的收获,都活跃着全村在家劳动力特别是妇女们的身影,每人每年可在基地增加收入5000余元。

马家河村30万袋食用菌基地

产业发展了,经济提升了,村民们安居乐业了,乡村自然也就振兴了。乡村振兴的冲锋号角已吹响也已然在握,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工作队新的挑战和征程。如今的马家河村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已经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他们劲头不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村的产业发展有后劲儿,乡村振兴指日可待”。驻村工作队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答卷。县人社局驻该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贾海燕如实说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