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 我的扶贫故事——王叔口中的五个“谢谢”-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脱贫攻坚 | 我的扶贫故事——王叔口中的五个“谢谢”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7日

帮扶干部唐杰帮助王传荣家办理好了门诊慢病并送去

给王传荣的新家送去生活用品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这类词近期可是频频出现,在电视上、手机上等等,随处可见,可谓是一提到“扶贫,脱贫”等字眼,从老到少,从上到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有话可说。但说到扶贫工作,软件材料是基础。但最终要实现脱贫致富还是要在因户施策,在加强干群联系上下功夫。入户调查走访是密切干群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没有什么比走访来的更直接更有效,要让百姓觉得是自已人,有空就往百姓家里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才能让贫困情况由枯燥的数字变为具体的详细。

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入户给王传荣做搬迁工作

入户给王传荣做转址新建工作

当我第一次走进我村贫困户王传荣家中时,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走的是一条交通不便的田间小路,记得那间靠泥土堆砌、破烂不堪、满是裂痕的房屋,每当刮风下雨,屋子里的人就如同站在风口一样,还能听见雨滴落在脚下的滴答声,远远的看着总会担心这间小屋会不会在下一秒就坍塌掉;想到家中破败的院落,窘近的生活,我的心猛地一颤。家中就二老,年事偏高,主要收入就靠点种地、养猪维持生计,2017年为了能离自已的田地近点放弃了易地搬迁。在了解情况后,我第一时间找到王叔,和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告诉了他,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一定会在自已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他家住上新房子,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同时告诉他,有现在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和我院的真情帮扶,让他不要忧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根据王叔家的情况,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首先是交通不便材料无法运上去,无法实施危改,我们就多次与其他儿媳商量,让其搬到一起住,但王叔就是不愿意,主要是住一起不方便,后来我们通过多次入户做工作,最终双方都同意在山下儿媳旁边建一个50平方的房子,2018年5月王叔二老搬迁了易迁新房,这样就解决了住房、离田地近及饮水问题;其次是经过群众评议,将其老人纳入了低保户;最后再利用我院来村免费义诊活动又给其二老办理了门诊慢病,帮扶干部在入户时给二老送来了生活物品等。当我再次走进王叔新家时,他带着感激和高兴的泪水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了五个谢谢!看到他们微笑的脸庞上,眼神真挚而又清澈。

入户做转址新建工作

在田间与王传荣做转址新建工作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小故事,也许在大家看来太过平凡,但对于我而言,是鼓励、更是历练。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扶贫政策仿佛一场好雨,洒进了贫困群众的心中,让他们享受到滋润与甘甜,也让我们始终牢记当初的承诺: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以平凡之我,平凡之事,在扶贫路上播撒青春,勇敢前行!

作者:野人谷镇大庙村驻村第一书记   郜端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