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坪乡马家坡村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孙国 通讯员 刘烈建 报道:11月8日,姚坪乡马家坡村黄姜种植基地里,成片的黄姜进入采收期,10余名工人正在地头进行采收,山间地头满是收获的喜悦。
采挖、装袋、上车......像这样的场景,65岁的村民左传寿已经在马家坡村黄姜种植基地持续重复了一个多星期。
村民左传寿
黄姜装车
“我长年就在合作社里务工,黄姜栽种、除草、施肥我们都在干,每天能拿到100多块钱的工资;最近黄姜采收,按采收重量0.35元一斤计算,一天能拿到一百多块钱,流转土地还有200块钱的土地流转费。”左传寿笑着说:“我们村里有左'能人',真是村民的福气”。
左传寿说的左“能人”,就是房县姚坪乡马家坡村村民左传军。
引回一个能人,带动多个产业,致富一方乡亲。 房县姚坪乡马家坡村村民左传军回到家乡创办传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让荒废的土地焕发生机,带动乡亲致富奔小康,成了房县姚坪乡真正的“能人”。
创业时的左传军
说起回乡以前,左传军憨厚的脸上挂满回忆......
初中毕业后,左传军一直在外打拼,先后去过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挖过煤、建过电站、修过隧道和水库,有了一些积蓄,在村里的劝说下,2016年,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了它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路不是那么一封风顺,往往充满着艰辛和痛苦......
他试种60亩土豆,因市场行情原因,亏了十来万元。
他试种15亩生姜,因本地土壤气候不适宜,又亏了十来万元。
他又种100余亩黄姜,因价格没有突破1元,算下来还是亏......
生姜
土豆
连连的亏本几乎动摇了左传军回乡创业的信心,从小一起长大的村书记杜昌宝就该村的山林、土地、劳动力等情况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并找来专家就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等进行分析。到底能种什么?养什么?左传军心中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保持传统的黄姜种植,大力发展药材、茶叶、魔芋等产业;适时发展黄牛、山羊养殖...
村书记杜昌宝与左传军交流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能人的带动。村书记杜昌宝通过村两委结对培养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来带动发展。左传军的工作他没有白做,2017年,左传军创办传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余亩开始发展种植业,同时,种植北柴胡、白芨、山姜等中药材,种植魔芋,发展茶叶。还大力推进黄牛、山羊养殖基地建设。
“我昨天开始到这里挖黄姜,每天收入近200元,平时还可以带孩子,忙时再来这里干活,收入顾家两不误,这样太好了。”正在忙着挖黄姜的村民胡娥笑着说。
挖黄姜的村民
目前,像胡兰花一样的机动务工村民达50多名,加上合作社里的20名长期用工,左传军扳着手指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流转土地费近10万元,长期用工费50余万元,临时用工费近100万元,这仅仅只是用工费用,每年这笔费用是铁定要发到务工村民手里的。
笔者问起左传军这几年的收入情况,他先是皱了皱眉头,随后有满脸微笑,他看着远方,耸了耸肩膀......
左传军和合作社社员
据姚坪乡乡长李晓虎介绍,近年来,姚坪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村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培育乡村产业,发挥“能人”引领带动的关键作用。通过“能人”带动,村村都有了产业扶贫项目,不少贫困群众通过入社、参股、务工等方式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