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陈立平 赶着牛群奔小康-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陈立平 赶着牛群奔小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0日

今日房县网讯 记者 绳晓 许波 报道: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主动干出来的,家住军店镇向家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立平,借着精准扶贫的春风,用双手和才智拔出“穷根”,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富户。

暮秋时节,艳阳高照,陈立平位于精准扶贫小区的楼前有序堆放着黄豆苗和青储饲料,陈立平正将一袋袋饲料搬上小货车运往牛舍。成群的黄牛在山间结队行走,颇为壮观。陈立平一路挥舞着牛鞭,赶着牛群进了圈舍内。

陈立平的牛舍虽不大,但圈舍内的牛个个膘肥体壮,长势喜人。

陈立平说,日常给牛撒些酒渣掺秸秆草,酒渣吃了是健胃活脾可以帮助牛成长。

眼前的这些黄牛便是陈立平生活的希望,让他慢慢地从几年前喘不过气儿的愁事中走了出来,更见证了他脱贫奔小康的全部历程。

陈立平的牛是本地土黄牛,有49头,要是年底都能出栏的话能有个四五十万的收入。这对于15岁就孤身前往异地务工的陈立平来说,在家门口就能有这样可观的收入,是他万万没想到的。陈立平回忆,外地务工衣食住行样样都是高消费,孩子的教育费也是不小的开支,更重要的是他放不下高龄体弱的母亲。2009年以前,他在浙江做泥瓦工,粉墙、砌墙,活儿虽累,但工资还可以,可是小孩上学花费高,父母也年长了,回家的话老的少的都能关照一下。回到家乡的陈立平依旧干起了老本行,但结果并没像他预想的那样顺利。    给别人做活儿工钱没结到之后,陈立平觉得给人家打工不如自己找点事儿做,凭借家乡的好山好水以及父亲健在时学来的养牛经验,陈立平决定换个活法儿——自己养牛增收养活家人,凑够了买牛的钱后陈立平说干就干。    但因没有经验、条件也比较差,陈立平只能在田地里捡些烂草喂给牛吃,甚至连个牛圈也没有,只能将牛关在旧房子里。陈立平本想着养牛投入低、风险不大,靠着养牛起码能够支撑他赡养老人、供养孩子的费用,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他养的两头大尖子突然死了,一头一万多,陈立平心疼的不得了,甚至准备放弃养牛。

但是,家庭的困境让陈立平不敢轻易言弃。在家人的鼓励下,他重拾养牛的信心。到2014年,虽然已经养了20多头牛。但一年下来,收入并不理想,一家人依然住在不大的土坯房里。2015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陈立平觉得自己脸上非常没有光,他意识到,要想甩掉贫困户的帽子增收致富,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正是在此时,好运来敲门了。    陈立平的帮扶干部主动上门给他讲解了扶贫政策,可以说是国家拉了他一把,帮助陈立平申请了十万块钱的贴息贷款,解决了他扩大养牛规模的资金难题。正是国家的扶贫政策,让陈立平摘掉了“贫困户”这顶沉重的帽子,让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现如今,陈立平的牛群规模起来了,腰包也变得越来越鼓,谈起养牛,陈立平就滔滔不绝。    陈立平说,养牛没有技巧,就是窝干食饱,防疫卫生要做好,经常要看看它有些啥症状就可以了,鼻子上有没有汗,走路有没得力气,吃草香不香,每天喝几遍水就可以了。

从养牛解决温饱,到规模化养殖,陈立平以实际行动告诉更多人,只有激发自我能力,振奋自力更生的斗志,才能踏上小康之路。

陈立平说,现在政策这么好,上学有补贴,住院有报销,国家政策这么好,他打算再建个饲料厂房,扩大规模,争取近几年内牛的数量达到100头。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