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黄酒“火”了一个村-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一壶黄酒“火”了一个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3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柯勇 余小娟 报道:“我叫谭学云,是房县城关镇三海村1组人,是精准扶贫户。去年在政府的带领下教我做黄酒,我去年将近做了一万斤,现在我已经脱贫了。(听到)六保六稳的好政策,我心里觉得非常非常踏实。”今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70岁的谭学云的事迹作了报道。

“七·一”前后,记者走进全国文明村房县城关镇三海村,实地探访黄酒产业的发展如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沿着武神旅游公路进入三海村,路边黄酒招牌林立,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酒壶、酒坛琳琅满目,不时有游客过来咨询购买。在三海村委会村支书记陈伦林介绍说:“近年来,三海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领、技术支持、合作社联盟,黄酒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村现有黄酒加工户340户(其中贫困户108户),产量达500万斤左右,产值已过6000万元。”

谈起城关镇三海村黄酒产业发展,村民谭学云功不可没。

谭学云是2018年的脱贫户,之前,因为老伴祁正明患上脑萎缩、肺结核、肺积水,多次住院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大儿子祁必虎在广州办厂,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工厂倒闭了,欠下几十万元债务,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8年,谭学云看着村里人因为酿黄酒收入十分可观,便开始尝试酿黄酒,4缸、6缸、8缸……规模一年年扩大,谭学云的酿酒技术越来越成熟。虽然酿酒程序繁杂,也是个体力活,但谭学云觉得值,卖黄酒的钱除了补贴日常开销和孙女的生活费,还有结余,2019年就把破旧的土坯房边,盖了一栋“黄酒楼房”, 没想到顾客踏破了门槛。

“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酿黄酒,我跟着奶奶学了很多年。”谭学云说,她没想过这来自庄稼人的东西,有一天会带来不错的收入。“那时候,都是酿一两缸,过年过节除了自己喝,就是送亲戚和朋友。”谭学云说,这几年不断酿酒,让她对酿黄酒有了新的认识,对于靠产业致富有了新的希望。

2016年谭学云在镇、村干部帮扶下尝试做了600斤黄酒,当年增收6000元。还加入村里的黄酒专业合作社。到2019年做了一万斤黄酒,收入突破10万元。”同时,她还种了12 亩水田,为酿造黄酒提供原料。她有时还帮邻居卖酒。现如今,谭学云黄酒生意越做越大,收人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

“以庐陵王酒庄、忠和酒业等龙头企业为支撑,以黄酒合作社链接到户为抓手,在三海村规划建设黄酒研发基地,加快注册‘三海韵’黄酒商标,建设‘酒坊+合作社+电商’的黄酒体验馆,大力支持三海、炳公、白路、白土等地发展黄酒作坊,力争专业黄酒作坊达到3000余户,实现产值2亿元。以黄酒产业为龙头,带动乡村游、观光游全面发展。”城关镇党委书记林云国说。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