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6月的房县,正是草木生长鲜花怒放的好时节。在马栏河支流沙沟河治理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新建生态护岸、护坡、生态坝。项目从2017年启动以来,北京连续支持四年,安排协作资金共计3750万元综合治理沙沟河。这条曾经的“黑臭河”,经过综合治理提升,如今已是水清岸绿、风景宜人。这只是房山、房县两地协作的一个缩影。
北京房山,湖北房县,地名由来相近,历史同样悠长。得益于南水北调的世纪机遇,以水为缘,两房对接,双方紧密联动,产业上同频共振,教育上取长补短,文化上相互交融,旅游上南北呼应,两座相隔千里的兄弟城市由陌生到熟悉,携手奋进,协作之花愈开愈艳。

聚焦生态,确保清水“永续送”
房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区和水质影响控制区,境内的堵河流域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全县大小河流年流入丹江口水库水量达20多亿立方米,保护生态,涵养水源,清洁水质,责任义不容辞,使命重于泰山!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北京人的水缸。”县委书记蔡贤忠坚定地说。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房县3.6万人别离故土,搬进移民新村;全县实施封山育林450万亩,实现退耕还林35万多亩;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被强行关闭,20多个有污染风险的招商项目为此搁浅;每年增加生态环境治理费用高达2亿元,只为首都送去最甜的水。
2014年,共饮一库清水的房山区与房县结成对口协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几年来,北京共安排协作资金6400万元,用于村庄污水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共对房县34个村进行环境整治,打造了野人谷旅游小镇、土城黄酒小镇、窑淮茶叶小镇、姚坪滨河小镇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
同时,房县累计投入14.3亿元,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建成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对全县境内314条河流开展常态化巡河,关闭“五小”污染企业和违规砂石厂106家,完成“厕所革命”36918座,实施129个重点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建设4个垃圾填埋场和23个垃圾中转站,构建起了涵养水生态、净化水环境的长效机制。

聚焦产业,激活脱贫“源动力”
发展产业是激活脱贫源动力,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两地政府始终坚持协作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结合房山、房县两地资源及技术优势,集中发力,充分发挥协作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将协作项目聚焦到黄酒发酵、中药材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文旅康养等带贫效果明显的特色产业上,累计投入北京市及房山区协作资金2400万元,催生了年产值8000万元的土城黄酒民俗村,花田酒溪生态康养中心,北柴胡、虎杖、矮化银杏、七叶木等5个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年产值9000多万元的九方魔芋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辐射带动26个贫困村8600多户贫困户增收。扶贫先扶智,六年来房山区社会各界热心于教育帮扶,从根本上阻断贫困根源,北京龙门慈善基金会等单位和个人共计资助30余名建档立卡户学生,使他们能够不受贫困影响,安心学习成长。
聚焦资源,搭建合作“大舞台”
六年来,立足房县自身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与北京市和房山区充分进行对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制定招商政策,搭建协作平台,共达成合作项目9个,协议投资26亿元,成为点燃房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忠和酒业是十堰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对口协作企业,已完成投资2亿元,预计2020年2月底可投入生产运营。项目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税收5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天龙石墨与北汽鹏龙签署了《生态石墨循环高效利用开发项目对口协作共建协议》。该项目已纳入北汽集团总部投资计划,一期拟投资4000万元。天龙石墨已征地50亩,投资2千万元新建厂房4千平米;武当农夫已实现产值8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房州古镇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8.27亿元,已完成一期投资1.3亿元,二期水街建设拟投资5.9亿元,征地200亩,目前已进入拆迁阶段。

聚焦互动,构建交流“强磁场”
“输血”不如“造血”,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六年来,房山区不仅提供了资金、项目方面的帮扶,还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支教、支医、支农等人才交流合作方式,走出了一条“造血式”帮扶之路。房县先后选派干部、教师280人次赴房山跟岗学习,房山选派名师专家150人次来我县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
房县先后选派21名医务人员到房山对口医院挂职或跟岗学习,北京中医药大学与房县忠和酒业就保健型黄酒研发、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与县政府就建设精准药材全程溯源平台、确立优势道地药材、举办“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签订合作协议;房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定期宣传房县特色文化和旅游景区,赴北京世博园开展房县主题日活动,参加房山区组织的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签订消费扶贫框架协议,建立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房山分中心房县特色馆。六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房县农产品进京销售额达到了6000余万元。
聚焦亲情,携手抗疫“硬举措”
庚子年初突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生产节奏。面对这场战役,房山区区委、区政府及社会各界珍视友情,在同样面临艰巨防控任务的同时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和大爱精神,想房县之所想,急房县之所急,第一时间给予资金和物资上的援助,助力房县打赢抗疫保卫战。房山区政府、总工会捐赠120万元,房县北京商会等社会捐赠资金15.3万元,窦店人民政府、燕山石化合成橡胶厂、北京首诚集团、北京忠和酒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纷纷捐赠口罩、额温枪、药品食品等抗疫物质,折合资金共计407.54万元。

聚焦未来,协作共赢“谱新篇”
通水五周年、协作六周年,北京房山湖北房县两地协作取得了诸多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将站在更高起点继续紧密协作,实现携手共赢。
一、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房县农特产品滞销严重,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的木耳、香菇、茶叶等主要农产品销售困难,影响收入并存在返贫风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充分发挥对口协作桥梁纽带作用,用好市、区两级消费扶贫政策,搭建好房县优质农特产品进京展销平台,通过消费扶贫稳定农户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新建的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房山分中心湖北房县特色馆已投入使用,目前已同房县10家企业及7家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共有10类70余种特色产品上架展销,下一步重点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商超等“四进”活动,实现房县特色农产品在京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二、扩展协作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对接。两地深入开展好政务、商务交流是做好对口协作工作的基石,尤其是两地党政高层的深入交流更是助推剂和指南针。2020年两地将加大高层对接频次,组织好双方代表团互访,开展好医疗、教育、文旅、商务、环保等部门单位的定期交流;持续开展商务对接,搭建消费扶贫对接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深化“北京院士专家房县行”活动,落实与北京中医大学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做强中药产业;长期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开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技术经营人才培训、专家讲座等。
三、聚焦产业协作,助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农产品进京”成果,与房山区商贸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对接,宣传推介、销售消费房县农副产品;对接“光彩事业十堰行”活动,建立房山房县两地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以市场为主体,深层次对接两地政策、技术、资源,实现共赢发展。开展北京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对接好京鄂协作重点项目,努力促成北汽集团与湖北天龙石墨碳业公司的合作,推动北汽集团与十堰市、房县在新能源汽车和石墨烯产业链的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加强水质保护,坚持绿色发展。开展水源地保护及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房县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项目,持续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当好守井人。
五、推进教育卫生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学校、医院互派优秀人才交流学习,加强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互派教研员挂职,参与学科研修和教学指导工作;开展学生之间的“手拉手”和“研学旅行”等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六、发挥群团力量,实现协作互帮。加强团委对口协调,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引导活动、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贫困学生和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党校协作,拓展新教学点,开展异地教学,实行资源共享;结合工会力量,实现互帮互助。两地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结对子、交朋友,组织房县工会干部、劳模及先进工作者到北京参观学习,同时邀请北京的领导、专家到房县开设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