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徐丹、王天传 报道: 沙坪村地处红塔镇西南边缘,离镇政府7公里,版土面积12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546户1559人。村内地域辽阔,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可持续发展空间很大,两条5.5米宽的四好农村路,呈T字型横贯全村,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是体验慢生活最好的地方。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进一步巩固全村98户贫困户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沙坪村紧紧围绕“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政策标准,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人为本,抓班子。真正的团队,不是人多,而是心齐,领导人是关键。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出战斗力。思想上我们同心同德,政治上我们高度一致,行动上我们不折不扣,一个好班子就是一支好队伍。每逢周一,将大厅文化重温一遍:上班,想想该做什么?下班,想想今天做了什么?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还有争做五种人,干好每件事,可浓缩成一句话:做一个靠谱的人,让党员和群众相信你。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帮助村庄实现治理的连续性,就地培养有为民情怀、有公心、能吃苦的干部队伍,班子建设永远是支部书记的重要任务。只要有了人才,经过细心培养,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村级战斗力就起来了。只有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才能让村子富起来,产业旺起来,村庄美起来,村民对干部的满意度才能提起来,这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我们的梦,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以人为本,抓代表。全村党员32人、群众代表16人、妇联9人、离退休老干部9人,合计66人,这些同志是村级工作中的中流砥柱。要加强党员代表的培训学习,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的统一才有行动的先导,通过比学赶帮超,建立激励机制,代表的正能量才能凸显出来。带领村民参观房县美丽乡村,如土城镇黄酒村、化龙堰镇高桥村等等,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不至于坐井观天,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家乡之内是万水千山,而外面的世界是万紫千红,让他们懂得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以人为本,抓群众会。开好群众会,就是要多开会,开好会,会开好,不要怕开会。必须精心组织开好小组会、评议会、户院会,达到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投入到精准脱贫、村庄治理、乡村振兴的工作之中。
产业发展加速度
实施好“11211”产业到户规划,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初步统计拟有贫困户80户种植黄桃1338棵、60户种植蔬菜17.6亩、47户发展养猪80头、42户养鸡1087只、有劳动能力92人(其中务工就业78人、就近从事种养殖业14人),力争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同时,巩固提升3个专业合作社生产效益,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山上果园,门前花园,屋后菜园,逐步规划,有序到位。今年三月份,全村已种植果树 5400棵,下发花种19袋,让家家种花,户户种草。同时在七组搞试点,河道整治,人居环境改善,让每户百姓也去美丽乡村参观,小桥流水人家,七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未来前程似锦。以四好创建为抓手,开展环境治理,两条主干道(双沙路、三回路)种花种草,让村子香起来,使村庄绿起来,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对环境卫生优秀的给予奖励,让村民自觉行动起来,树立生态宜居的理念。
通村路、组级路、户院路路路相通。七个自然小组,其中三个小组已经做到了全覆盖,还有四个小组根据规划将逐步实施,户院路的建设是以村民为主体,负责基础,村干部为主导,负责硬化。通过几年的努力,沙坪村路网建设让长期在外创业回家的游子,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的,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回家的路。
兴建便民服务设施,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理位置,已建设垃圾池16个,洗衣池18个,以奖代补,村民出工,集体出料,合力建设,充分体现村民自治,以村级干部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群众参与度,提升村民与干部的凝聚力。
开展亮化工程,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应沙坪村村民诉求,在村公路主干道上,安装太阳能小路灯百余盏,为小山村寂静的暗夜迎来了光明,增强了村民夜晚的好奇心,走在乡间的大道上,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感受到农村夜晚的美,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也出来活动一下,漫步一圈,体验慢生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那种味道将逐步显现。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推进沙坪村文体休闲设施,城乡一体化。由于村庄居住分散,村委会健身设备不能有效覆盖全村,七个组就是七个小区,通过一事一议,一个组建1个,已经建了3个,六小组在建,还有三个组将分年度逐步实施。多少个夜晚,山谷里飘荡着乐曲,听到的是文化的声音、休闲的声音,村民载歌载舞。通过全面健身运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让生活的理想变成了理想的生活,极大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幸福就是生产力。
农民是最朴实的,他既要听到你说出来的话,也要看到你做出来的事,我们更应注重精神扶贫,让群众真正由内因发力,实现脱贫致富;更应注重解决群众生活疾苦,让弱势群众在困难之际也能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应注重产业增收,让贫困群众脱贫有产业,致富有门路。
村民的笑脸就是基层干部的满意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镇村干部的不懈追求。
世界再大,以村为家,家乡的振兴,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基层的治理,需要你我的智慧和力量,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久久为功,未来已来,远方不远。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全体基层干部的责任。只要有信心、耐心、初心,心中的美丽梦想一定是属于沙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