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这是一个有着813户3437人居住的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子。一个多月过去了,这个村无一例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也逐一被排除,村民的生活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守护这一方净土的带头人,就是城关镇炳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戢运洪。
突如其来的疫情,岗位,就是战位。“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抗疫战场上,我们村干部不能有一个逃兵。”农历腊月二十八晚,戢运洪快言快语,当即与村“两委”干部商定工作方案、防控应急预案,对防控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炳公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宽敞平坦的209国道把全村一分为二,人口居住分散,加之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防控压力十分繁重。
为了确保摸排统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戢运洪毫不犹疑对网格化管理进行再细化,把原来的4个网格重新调整为11个网格,一个网格由1名晚网格员(村组干部)、2名党员和1名志愿者具体负责,确保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在包保干部掌控和网格管理之中。经过挨家挨户筛查,该村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完成了辖区居住人员的详细信息,共核查外地返乡人员292人,其中重点疫区返乡人员111人,第一时间对重点监测人员做好心理疏导和隔离观察等工作。
正月初三,居住在二组的易迁户龚某的父亲过世,龚某和家人准备按照丧葬习俗进行安葬。戢运洪和2名村干部火速赶到现场。“特殊疫情时期,必须尽早入土为安,这就是最大的忠和孝。你也曾当过基层干部,应该给群众带个头!”面对龚某及其家人的愤怨,戢运洪苦口婆心进行劝导。戢运洪的耐心和真诚,最终说服了龚某及其家人。
“戢书记是刀子嘴、豆腐心。”居住在易迁小区的五保老人刘朝富动情地说。正月初八晚上,刘朝富居住的易迁小区最先实行全面封闭管理,小区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得进出。很多居民一开始很不理解,甚至打电话指责、甚至咒骂。“特殊时期,基层干部心就要‘狠’。心不‘狠’咋能打赢这场仗!我先上!”疫情汹汹,戢运洪一点都不含糊。他带领工作队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连夜对易迁小区进行消杀作业,挨户进行宣传政策、测量体温。这一夜,戢运洪和工作队一直忙到凌晨4点多。
易迁小区封闭后,居民物资采购、就医、购药就成为大事。随后,戢运洪和工作队一起把居民吃的、用的全部配送上门,每户还实行了中药预防。刘朝富患有慢性病,用药要到指定药店购买。作为包保干部的戢运洪,除了每天定时给他送来可口的饭菜外,还连续跑了三趟药店才买到药品。“每天看到戢书记在小区里转,给我们量体温、购药品、买粮油,还给大家送书来读,大家虽呆在家里,但心里很踏实、很安心。”易迁小区32户居民都有同样的感受。
大疫当前,必须确保群众居家生活有保障。村上11个网格微信群就成为干群沟通和为民服务的桥梁,一头连着群众的日常需求,一头系着基层干部的无怨无悔。近600户群众以微信方式接连在网上下单, 19名村网格员、志愿者在线下忙碌接单、***、配送,满足群众日常生活所需。截至目前,炳公村委会先后采购、配送生活物资达26万多元,***药品320人次,平均每天为80多户群众采购生活物质。
2月初,戢运洪居住在县城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就把“家”钉在了防控一线,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和外地的儿子谈心。“防疫知识宣传到位没?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没?卡口值守人员在岗没?群众的生活物资配送到位没?……40多天的时间里,戢运洪每天把全村11个网格、13个交通卡点巡查一遍已经成为习惯。“在微信群里,已经没有了吐槽和埋怨,村上的工作得到了全村群众的理解支持。”戢运洪说,基层工作总要有人冲在前面,作为村上的“主心骨”,群众的肯定和点赞是我工作上的动力,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疫情不解除决不松一口劲。“刘叔,在院子里一定要带上口罩!”“这几天不要出门,家里有啥事只管给我说......” 每天这样的规劝,戢运洪都要重复不知多少次。由于连续昼夜奔波,原本声音洪亮、身形矫健的戢运洪,已经声音嘶哑、眼睛充血。城关镇人大主席、炳公村驻点干部赵国华很是心疼,但欣赏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运洪就像一个始终冲锋在前的战士,带领党员干部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镇党委、镇政府很放心。”
3月7日,星期六,是戢运洪抗疫的第44天,也是他的43岁生日。这个生日没有蛋糕,没有家人的陪伴,只有一份年迈的母亲托卡口值守人员从2公里外送来的、已经凉掉的饺子。忙碌了一天的戢运洪一阵心酸,但又感到自己的内心充满力量:“我们村上的党员干部,还有下沉干部和志愿者,这些天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全村群众的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胜利!”
炳公村委会外,是成片的油菜田。在和煦的春光普照下,成群的蜜蜂在竞相绽放的油菜花间忙碌,不负春天的赐予……